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二种资粮之一。为福德庄严之异名。谓修持六度中之前五度,如布施、持戒等善行,以为证佛果之资粮。而六度中之智慧,...【声闻入正性离生与菩萨入正性离生差别】 p1397 瑜伽七十九卷五页云:问:如说五种入正性离生。此中声闻入正性离生...亦名:治法七种九种 子题:更增罪治 资持记·释僧网篇:“治法中,总列九种。所以后二在七外者,以前七药病互不相通...亦名:二部僧得施法 子题:僧得施 随机羯磨·诸分衣法篇:“二部僧得施法。时有住处二部僧,多得可分衣物。时比丘僧...(术语)闇诵陀罗尼也。最胜王经五曰:至心礼敬,然后诵咒。止观二之一曰:诵经诵咒尚喧于静。...(人名)Bijaka,比丘名。译曰种子。见法砺四分律疏二末。...当僧团行布萨、自恣及其他行事作法(即羯磨)之际,遇疾病或因故不能出席时,对其行事之决定,有所赞成或反对之欲意...(术语)人命欲终时,有风气,解支节如刀,名为刀风,所谓断末魔之苦也。正法念经六十六曰:见命终时刀风皆动,皮肉...【一切不应记事不应思议】 p0018 显扬十七卷九页云:论曰:一切不应记事,不应思议。诸邪外道之所说故。能引诸...(术语)与觉王同。谓佛也。性灵集七曰:奇哉觉帝之德,异哉经王之功。...五食之一,九食之一。圣者发弘誓愿度脱众生,欲断尽烦恼,证得菩提,乃以此愿资持其身,常修万行,长养一切善根,资...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
阿弥陀佛,大家好!上堂课我们学习到《吉祥经》正宗分第五首偈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中的...人生路漫长而短暂,只有懂得人生活着的意义才可留驻生活所赋予你的瞬间永恒. 01.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家那里有个木匠,他讲你们这站的笔直像斧子砍的。他做木匠,他就是斩斧子斩惯了,他看人站得笔直说...
吴兴县(湖州)有一位大中丞(巡抚),他的先父曾经当过郡府的刑杖手。工作虽属卑贱,但心地忠厚,常怀济人危难之念...
我国有五大宗教,总的说都是劝人为善,大家都做好事。我们佛教来讲要请法师讲经,印的经书,流通的经书也是弘扬佛法...一般人误解佛教,甚至佛教徒们也误解佛法,认为佛教是出世的。世间太苦,离开世间之后即解脱,所以信仰佛教修行佛法...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领袖,名叫阿耨达龙王,他听闻佛陀说法,欢喜惊叹。有二次他预...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 棉花是磨不出刀...
法相(唐吴郡嘉禾灵光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历代名僧辞典】
释法相。姓俞氏。吴长水人也。天宝中诞育为婴儿。卓异。七岁投师受经法。三浃旬诵通法华全部。弱冠往长安安国寺得满足戒。即人历中也。便于上京习毗尼道。诸部同异无不该综。涉十一载蔚成其业。传法东归。请学者如林。吴郡太守奏。于开元寺置戒坛。相预临坛之选。寻充依止。兼众推为寺纲管。恒施二众归戒。行佩漉囊器不畜长每有鸟栖于座侧。驰斥不去。会昌元年二月十日午时三刻。告弟子清浚清高。吾当灭矣。俨然累足右胁而逝。时众昼闻管弦清亮。乃天乐也夕睹异光。春秋八十九。僧腊六十九。四月迁塔于来苏乡之原。白塔是也。后弟子率义州刺史曹信大理司直吴方重修塔。发之见相遗骨若铜色。舌相不坏若芙蓉焉。齿全四十二。香汤沐之重葬盖。景福二年癸丑岁五月二十二日也。高弟子公静。静弟子行蕴。蕴弟子仁表。表弟子玄杲。杲本清白之僧也。同鸿启重修灵光一寺。为兵革残毁之后也。杲公启公后偕隐天台习禅观。相次终于山。焚之皆获舍利焉。
上篇:丹甫(唐越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下篇:文举(唐天台山国清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人名)宋智觉禅师延寿,住杭州慧日山永明寺,故称为永明。...
福德资粮
声闻入正性离生与菩萨入正性离生差别
治法九种之后二与前七
檀越施二部僧得施法
诵咒
毗阇柯
与欲
刀风
一切不应记事不应思议
觉帝
愿食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生活中有哪些简便易行的布施方法呢
值得珍藏一辈子的话

善业一停止,恶业就要当头了

身在公门好修行,走进宝山不空回

学佛要先懂得佛教道理
圣严法师《不舍众生》
一念淫念的果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