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子题:佛经行之基、圣足迹 行事钞·诸杂要行篇:“十诵,若经行,应直行,不迟疾,画地作相,亦有经行堂阁。”资持...(寺名)后魏建昭玄寺,为僧尼之总管所。僧史略中曰:后魏有曰:初立监福曹以统摄僧尼,寻更为昭玄寺也。故隋百官志...【醒】 p1390 瑜伽一卷十二页云:云何醒?谓于闷已,而复出离。...(喻)心意不定,有如奔马,又叫做心猿意马。...梵语 ratna-gotra。如来藏(梵 tathāgata-garbha)之异名。于众生贪瞋烦恼中,如来藏尚不失真如清净之性,犹如金在...(一)梵语 spar?a,巴利语 phassa。为心所(心之作用)之一。俱舍宗以其为十大地法、七十五法之一,唯识宗视为五遍行...(一)因明用语。为三支作法之略称。为三支作法之略称。系陈那及其弟子商羯罗主等新因明论师所立,依宗(命题)、因(...谓如舌根。应说其相。...(术语)禅林夏安居中行楞严会,每日粥罢集众诵楞严咒毕,楞严头举普回向之偈,大众同声念,普回向之偈,真歇禅师所...(术语)涅槃经所说四不可说之一。理者本不生也,事者以理之故,事亦不生也,是名不生不生。此理玄妙,故曰不可说。...禅林用语。挨,即强进;拶,即逼迫之意。禅家问答应酬互相交换意见知识,以期相互勘验悟道知见之深浅,作为向上之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忧未能开悟明心见性,既已开悟明心见性,则应当效法诸佛施行教...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
印光大师说:我们菩萨六波罗蜜,其实只有四个法门,就是布施、持戒、禅定、智慧,这个忍辱跟精进不是法门,它是一种...
衲衣,就是用世人丢弃在粪堆上或者野外的朽坏破碎的衣片修补缝缀所成的法衣。衲衣的衲,就是缝补的意思。《类书纂要...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莲池、蕅益)之一,自号八不道人,因读莲池大师所著《自知录》及《竹窗随笔》...
佛陀说六根跟六尘接触,那个感受跟想像是没有体性的。没有体性的意思,是讲它的真实性不可得,不是讲它的因缘不可得...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禅究竟是什么呢?几年前台南禅学会成立的时候,我曾说过:禅是心的原态、禅...
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
慧海(隋江都安乐寺)[《续高僧传》卷十二]
【历代名僧辞典】
释慧海。姓张氏。清河武城人。少年入道。师事邺都广国寺冏法师。听涅槃楞伽。始通再遍便能覆述。上首加赏。又经五稔学徒推服。更从青州大业寺道猷法师。受摩诃衍毗昙等。然猷慧解无碍开智难思。海以颖脱之才当斯荣寄。以周大象二年来仪涛浦。创居安乐修葺伽蓝庄严佛事建造重阁。躬自经始咸资率化。竭筋力而忘倦。蒙寒暑而载驰。常以净土为期。专精致感。忽有齐州僧道诠。赍画无量寿像来云。是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乘空往彼安乐世界图写尊仪。既冥会素情深怀礼忏。乃睹神光照烁。庆所希幸。于是模写恳苦。愿生彼土。没齿为念。以大业五年五月旦疹患增甚。语弟子曰。我当灭矣。伸手五指用表终期。气息绵微属纩斯待。至五日夜欻然而起。依常面西礼竟加坐。至晓方逝。春秋六十有九。颜色恬和俨如神在。道俗悲凉竞申接足。花香如雨下。金宝若山颓。充委阶墀。福惠之力矣。然其自少精苦老而逾笃。般舟密行之法。兰若思惟之仪。亟展修行。瑞相常扰。兼以慈仁救护有剧诸己。诱劝博约必竭其才。宰官居士之流。老病贫穷之侣。并情遗重轻德施平等。斯固器宇该含。末代之通人也。讲涅槃三十遍。诵法华经一部讲五十遍。即以其月九日琢石于寺。镌为巨室而移坐焉。江都县令辛孝凯。崇信是投内外通舍。解衣撤膳躬自指撝。弟子慧昉。以全身处乃架塔筑基增其华丽。仍建碑旌德于寺之门。秘书学士琅耶王眘为文。
上篇:慧隆(隋丹阳彭城寺)[《续高僧传》卷十二] | 下篇:慧觉(隋江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
(术语)譬忍德之深广似水。大集经四十七曰:忍辱如大地,忍水常盈满。...
经行行相
昭玄
醒
心马
宝性
触
三支
舌处
普回向
不生不生不可说
挨拶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吉祥经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开悟之后为何还要求生净土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顺境要用行力,逆境要用忍力

出家人穿着衲衣有多种功德
蕅益大师劝母念佛

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坏的,而是被后悔心破坏了
解析禅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