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一卷十二页云:云何醒?谓于闷已,而复出离。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大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方广,即方正广大之意,系指大乘。道人,即“学道之人”意。自语义而言,系指大乘之学者;但...于诸经论中,常采用肯定、否定、复肯定、复否定等四句来分类诸法之形式,或解释各种义理,称为“四句分别”;而于各...(1065~1135)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四川阆州玉山人,俗姓赵。后名道兴。十岁时因病而立志出家,未几入成都大慈宝生...凡十四卷。明代宋奎光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径山位于浙江天目山之东北峰,因有小径通于天目山,故称为径...【识多非智】 p1435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十页云:智多耶?识多耶?答:识多非智。所以者何?诸智皆识相应,非诸识皆...(名数)诸家释经论及真言文句有种种不同。...天台宗智顗大师立五时判教,谓世尊初成道时,演说最上之华严实义,犹如日出之时,先照高山。高山喻指菩萨之机,顿说...(菩萨)金刚界曼荼罗外廓北方之尊。密号曰巧辩金刚,大慧金刚。贤劫十六尊之一。...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六群听诸比丘[斗@斫]已而向彼说,令僧诤事不能除灭。比丘举过,佛因诃制。”(...(一)逝,意谓迁流无常。指梵天王之宫殿及人类之宫殿,以其变迁易逝,故有此称。俱舍论记卷十八(大四一·二八二下)...(地名)Sindhu,原为印度之称。又特以名一国。此国信度河边,周七千余里,大都城谓之毗苫婆补罗Vichavapura,周三...(印光大师校印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
古代民间女子若是婚姻不好,尤其是夫死再嫁、寡居等,很多都会被加上克夫的名头。当下社会,在民间习俗中,依然有父...
佛陀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扬生命的真相,生命真相的主要思想建立在因缘的道理,所谓诸法因缘生。因缘观在佛教的思想分成...
我们只要发愿往生就是和阿弥陀佛相应啦...问: 请问受五戒,如果犯戒的话,是否要在佛前求忏悔呢?忏悔可以得清净吗? 大安法师答: 五戒,特别是前四戒:杀...
世出世法,皆以孝顺为宗。《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名为戒。盖父母生我色身,师僧生我法身,三宝生我慧命...问: 弟子没有受戒前尽量按照五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受戒以后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种心态是不是不好,会影响...
《观经》讲那个莲华座,你看看它穷微极妙到什么程度?超出我们想象,但我们可以依稀仿佛地去领会那么一点。比如它的...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动念都源于我们对外境的不同认识。《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
醒
【法相辞典】
【醒】 p1390
上篇:龙脑香 | 下篇:战主国 |
(异类)八部众之一。阿修罗也。法华文句二曰:阿修罗者,此云无酒。四天下采花酝于大海,鱼龙业力其昧不变,瞋妒誓...
方广道人
有句
元静
径山志
识多非智
四释
高山顿说
辩积菩萨
屏听四诤戒缘起
逝宫
信度国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佛教有「夫妻相克」的说法吗

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方动乌云遮

【佛学漫画】怎样和阿弥陀佛相应
犯五戒后能忏悔吗

欲修孝顺者,须念念与戒相应
如何让自己持戒更圆融

穷微极妙的莲华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