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十页云:智多耶?识多耶?答:识多非智。所以者何?诸智皆识相应,非诸识皆智相应。忍相应识,非智相应故。问:诸无漏忍,何故非智?答:于所见境,未重观故。谓无始来,于四圣谛,未以无漏真实慧见。今虽创见,而未重观。故不名智。要同类慧,于境重观,方成智故。无一有情,于一切法,无始时来,非有漏慧数数观之。故有漏慧,皆智所摄。复次忍于圣谛推度忍可,未究竟故;非智所摄。复次忍与所断疑得俱故;非智所摄。设不与俱;而是彼类。有漏无间道,非真对治故。虽疑得俱;而亦是智。由无漏忍,非智所摄,故说识多。复次识摄七界一处一蕴。智唯一界一处一蕴少分所摄。是故智少。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五阴炽盛苦】 为八苦之一,指人各具五阴而诸苦炽盛,亦指有漏的五蕴之苦。例如生、老、病、死、忧悲恼、怨憎会、...(?~1127)宋代临济宗僧。仙都(广东)人,俗姓许。号普融。参大沩慕喆,彻悟得旨。后住东京智海等六座道场,四度...【成就修者亦有四相】 p0667 瑜伽五卷十六页云:成就修者、亦有四相。一、欲解清净,二、引摄清净,三、胜解定...(杂语)尸弃于林中也。即四葬中之林葬。...(术语)七觉分之一。新译曰轻安觉支。除一切之心缘而身心轻安也。见智度论十九。...(故事)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于其门外闻一苾...(流派)奉莲社之旨趣,愿求莲邦之宗门也。莲宗宝鉴自叙曰:东晋远公祖师,因听弥天法师讲般若经,豁然大悟。(中略...据大集贤护经卷五现前三昧中十法品载,十种修三昧法即:(一)摧折我慢,指修行者应先摧灭我见与憍慢之心,于三宝及一...迷与悟的因果。以四谛来说,迷妄的因是集谛,共果是苦谛;证悟的因是道谛,果是灭谛。...(杂语)执着之妄情也。五教章中曰:以执情而惊怪。...位于韩国全罗北道井邑郡。灵隐祖师于百济武王三十七年(636)开创,初名灵隐寺。及至李朝时代明宗王二十二年(1567...(龙藏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肉体我们可以战胜它的。用什么战胜?用佛教授我...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台湾地区的人民非常容易生气,百分之五十的人每天都会生气,百分之六十的人每个星期都会生气...
问: 怎样让我手下的员工学佛? 悟光法师: 欲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你刚好用佛法领导大家,刚好用爱心来领导大家...
我们现在讲这个净土缘起门呢,今天的内容讲到这个依因性来显现功德。 上一次我们讲到阿弥陀佛这个依果德,显他的果...一、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六祖坛经》的第十六条说:善知识,法无顿渐,人有利钝。迷即渐契,悟人顿修。自识本心,...
如何善巧方便地去修?如何迅速地用最小的力气去积累最大的福报?也是要有智慧,要知道抉择。 (一) 由福田门故力大...
佛驮跋陀罗尊者,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其塔现存庐山东林寺。2018年7月,尼中友好协会捐赠尊者铜像一尊,位于塔之西...问: 如果一个人从不知道佛教,也不知道阿弥陀佛,却一生向善,行菩萨道最后会往生净土吗? 宏海法師答: 哦,这个...
识多非智
【法相辞典】
【识多非智】 p1435
上篇:离粗恶语妙行 | 下篇:痴行补特伽罗 |
众生的身语意三业与如来的三密,入我我入,无二分别,叫做三密相应。...
五阴炽盛苦
道平
成就修者亦有四相
施林
除觉支
大天五事妄语
莲宗
十种修三昧法
迷悟因果
执情
内藏寺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多生欢喜,莫生烦恼

用智慧来化解脾气

当代学佛人的困惑

依因性来显现功德
圣严法师:自见本性,无有差别

如何用最小的力气去积累最大的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