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尸弃于林中也。即四葬中之林葬。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佛陀】 p0654 瑜伽八十三卷十九页云:言佛陀者:谓毕竟断一切烦恼,并诸习气,现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位于陕西西安。唐代贞观十九年(645)因设华严宗初祖杜顺之墓塔,而建华严寺。明代改称今名,嘉靖年间遭天灾,...指尽孝行以奉养父母。又称孝顺。此不仅指世间之孝养,对出世间之孝养(使父母成佛)亦须重视。广义言之,包含对死去...【第一天道】 p0965 此卽初静虑也。大毗婆沙论八十卷十四页云:谓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根本分别】 p0922 世亲释四卷十七页云:根本分别者:谓阿赖耶识是诸分别根本,自体亦是分别。无性释四卷二十...(术语)四十八愿之第五。使往生之人天,皆得宿命智之誓愿也。...佛万德譬如华,以如华之万德庄严法身,叫做华严。...羯磨疏·衣药受净篇:“此展转者,初财主付净者,此一转净也;净者又遥嘱人,此二转净也;净主不知,还付财主作净主...(杂语)荼毗之后,收拾化骨也。敕修清规亡僧入塔曰:荼毗后执事人,乡曲法眷,同收骨,以绵里,袱包函贮,封定,迎...又作圆接通,圆入通。为天台宗所说的修行境界之一;亦指此境界之修行者。即通教利根之修行者,观因缘即空之理,并超...(术语)又名两足尊。言在有二脚之生类中为最尊者。是佛之尊号。【又】二足者,譬福智也。佛圆满福智之二足,故曰二...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而以忠信出之。报人之德,不报人之怨。分人之过,不分人之功。...
修行唯随己身分而立功课,非可执一以论。但决定不可不依信愿念佛,回向往生一法耳。一门深入,万善圆修均可。若弃舍...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但聪明人总是不敢侥幸。台湾妙莲老和尚一向劝人持戒念佛,念佛持戒,万人万修去才有保证。就...
原文: 然苦乐祸福,本无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不善用心者,固多由乐得苦,由福得祸。 宇青既知...
学佛,就是学得我们的心定,要发大心,立大愿,这必定要有定力,并非今天立愿,明天就到达,应该要有这份耐力,既然...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四、...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向内攀缘内心的自我。我们看看这个攀缘内心的自我是怎么回事?...
施林
【佛学大辞典】
上篇:施行 | 下篇:施房舍比丘 |
(杂名)又曰达须。边国下贱之名。慧琳音义五曰:达拏,奴雅反。有经文有作絮,思预反。书写人误也。此即梵语也。亦...
佛陀
开福寺
孝养
第一天道
根本分别
宿命智通愿
华严
展转净施之三转
收骨
接入圆
二足尊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推荐】如何修阴德

净业者如何处理专修与圆修的关系

了凡四训白话篇
【推荐】九种「作观」戒淫法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

高僧斩断最后贪念逃过一劫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