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磨疏·衣药受净篇:“此展转者,初财主付净者,此一转净也;净者又遥嘱人,此二转净也;净主不知,还付财主作净主物,此三转净也。俱净贪着之意。”济缘记释云:“释展转,此舍彼受,经涉三人,遂成三转。”(业疏记卷一九·一四·一一)
佛教词典 > 南山律学词典 > 正文
法华经为诸佛出世本怀之经,故于说时必先现六种的祥瑞,作为开经之由序缘起,叫做法华六瑞序。 一、说法瑞,先...(杂语)众生不听佛法从幽冥而流转于幽冥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长夜增恶趣,减损诸天众,从冥入于冥,永不闻佛名。...(1346~1426)明代僧。会稽山阴人,俗姓陆,为放翁之后。字南洲。出家于普济寺,礼雪庭为师,贯串经范,旁通儒典,...(堂塔)塔名。本行集经三十三曰:龙王起塔,名弥迟伽,隋言土塔。梵Mṛttika。...禅林用语。为“黑漫漫”之对称。堂堂,谓容貌之盛。即指全体明白显现,从而见其相貌堂皇伟大。又为表示公案现成当体...谓苦乐等一切果报非存乎偶然,系由善恶之业力所感而来,故称业感。即由善恶之业因,感苦乐之果报。[俱舍论卷十一、...为袈裟之异名。以供养僧众能获大功德,而称僧众为福田,彼等所披着之袈裟即称福田衣。据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卷四之...指日本真言宗中,以教法次第相承之八位祖师。与“传持八祖”相对称。即: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猛、龙智、金刚智、...【违诤】 p1255 瑜伽九十六卷八页云:意很、名违;言很、名诤。...(术语)授受戒之道场。同于戒坛。但戒坛者,自地而立,戒场仅限平地耳,释氏要览上曰:今言坛场非一也。坛则出地立...西藏语 rgya-chen-spyod-pa。即于西藏佛教中对瑜伽行之称呼。广大行,在一般大乘佛教论书中谓之“甚深广大”(梵 g...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你想到出家的时候,你想到什么?我们也可以测试一下你未来出家的因缘,出家不是绝对的好,但它也是一个因缘。 如果...
这个不迷不取不动,我们一再强调,关键在不迷。其实,这不迷不取不动也不是佛教专有的。我们看看孔夫子的一生,你也...问: 怎么忆佛? 大安法师答: 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这是吾人心识内具的能力。我们见闻觉知某个景物,这个景物便...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说中,亦代表了心念的善恶真诚虚伪,若起心是善,是清净心,所谓无...
我们再看看什么叫涅槃,涅槃,梵语,此云寂灭、无生。谓由断除烦恼,尽除生死,所显清净无染、不生不灭之境界,于中...1.真、善、美是有次第的。真是原原本本、是实相。在真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真正的善,美是善的升华。 2.现代许多人欲...一天,在书上看到一道选择题,觉得很有意思,便把它带到单位,让同事做出选择: 1、今天一次性给你100万元。 2、今...
在佛法中主张人们要在生活中对名利、物质上的追求要时刻而止,即做到知足;在生活中无论是已经得到的,或者是没有得...
展转净施之三转
【南山律学词典】
上篇:展转净主通五众 | 下篇:展转相教 |
【二见名取】 p0030 大毗婆沙论四十九卷十六页云:问:何故二见,俱名为取?答:由此二见,取行相转,故俱名取...
法华六瑞
从冥入冥
溥洽
弥迟伽
露堂堂
业感
福田衣
付法八祖
违诤
戒场
广大行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净界法师:测试自己有没有出家的因缘

放弃就会丧失积功累德的机会
怎样忆佛
仰天而唾,唾还从己堕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一切就在自然中---圆慧法师法语
1元钱面前的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