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破结亦五:一、假佛教诫,二、立誓言,三、依教苦修,四、三毒皆尽,五、见空感戒。”济缘记...(术语)因如来为无上法王,故称其教命云敕命。...【对治秘密】 p1292 摄论二卷十三页云:三、对治秘密。谓于是处。说行对治,八万四千。 二解 世亲释五卷十三页云:...比丘为了资养色身,而向人乞食。...嚫,梵语 daksinā,巴利语 dakkhinā,音译为达嚫拏、驮器尼,意译为财施、施颂,又作[贝*亲]、衬、[扌*亲]。嚫施...宋代僧。眉州(四川)人,俗姓吕。号慧目。生卒年不详。少习儒学,博究经典。年二十二,校书于村落,偶阅禅册,似有...又作三十三应化身。即观世音菩萨为摄化普益而示现三昧中之三十三种化身。此系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举。其顺序为...恼者,忿恨居先瞋之一分心戾为体,高暴粗言所依为业,生起非福为业,不安隐住为业,高暴粗言者,谓语现兇疏切人心腑...(名数)一不贪,二不瞋,三不痴。十住毗婆沙论一曰:善根者,不贪不恚不痴,一切善法从此三生。智度论三十曰:一切...(杂语)反被袈裟也。寄归传二曰:屏私执务随意反抄。...梵呗之一种。又作略梵。法事之初,为赞叹佛德,表示恭敬信礼之意。禅苑清规卷六中筵斋条载有唱诵之文(卍续一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众,不受呵责。 二者,喜见他短,自谓...
还记得刚学佛时,一位居士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话,话多心散乱! 来到寺院,首先要守规矩。 少说一句话,多念...
苏州古城以西,太湖以东,一座千年宝刹香火不熄,这便是灵岩山寺。从古老的东晋时期,西域而来的智积菩萨开山建寺,...
我们要在生活当中体验什么是发菩提心。自己真正发了菩提心,向内就是要明白:我与佛无二无别,只是一念无明变成不觉...
《无量寿经》中,释尊悬记: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
过去有个好赌之人养了一只猕猴,主人赢钱的时候,回家就会顺道买些水果,逗它开心;但是,每当主人输钱了,就会打猕...
禅宗历代祖师都主张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皆是修行,而并非只有坐禅一途。唐代慈受禅师在《训行童颂》中说: 香积厨中...大凡立身处世,是最需要聪明和智慧的,但聪明与智慧有时候却依赖糊涂才得以体现。郑板桥说: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有...
昙遵(齐邺中)[《续高僧传》卷八]
【历代名僧辞典】
释昙遵。姓程氏。河北人。少厌世网投法出家。而容色盛美堂堂然也。恐染净戒还返俗焉。资学既明允当时寄。有魏擢为员外郎。二十有三情背朝官。复请光公以为师保。光以旧事舍而不度。遵跪启曰。今没命归依远崇至道。如不允副必从邪见坏及三宝。光审其情至。即度而授戒。因从禀学。功逾一纪。大乘顿教法界心原。并披析义理挺超时匠。手无异笔而变他成己。故谈述有续。而章疏阙焉。初出化行洛下。流演齐楚晋魏乃至燕赵。通传道务摄治相袭。丞相淮阴王肱深器之。德动贵重倾心奉礼。年余七十。举为国都。寻转为统。后少觉有疾。便坐诵维摩胜鬘。卷了命终卒于邺下。时年八十有五。承化门人罕继其后。初遵赋志清高无为立性。褰帷开户标树方远。形无妄涉口不俗谈。动静自严不假方便。而敬爱宗师罕阶俦绪。光师终日。遵在齐州。初闻哀问不觉从床而坠。口中流血。其诚孝动人如此之类也。多游念慧有得机缘。温讲而终业矣。
上篇:僧范(齐邺东大觉寺)[《续高僧传》卷八] | 下篇:慧顺(齐邺下总持寺)[《续高僧传》卷八] |
(杂语)阿罗汉虽断染污无智而证涅槃之真理,然不断不染污无智,故不得通世间之事相,至为愚蒙,其例如不知赤盐也。...
破结受具有五缘
敕命
对治秘密
乞食
嚫施
蕴能
三十三身
恼
三善根
反抄
恭敬头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话多心散乱

明学长老:只要穿上僧服,我就不会再脱下来

心量越大的人,越能成就大事

法灭之时,独留此经住世百年

猕猴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