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子题:半偈舍身、两字除惑、常住二字若一经耳即生天上、事在无作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有人无识,烧毁破经,我今...【僧证净】 p1293 法蕴足论二卷十一页云:云何僧证净?云何僧证净。如世尊说:此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于僧。谓佛...悉昙字 (p)。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又作梨、楼、卢、梨。据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载,此字门含有“一切法沉没不可得”...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略称。旧译阴入界,或作阴界入。通称为三科。为诸法分类之名目。 有关于三科之由来,据俱舍...日本佛教名胜。位于京都。本名莲华王院。属日本天台宗。院中隔间共有三十三间,故称三十三间堂。该院在约一百二十公...名身者,谓于诸法自性增言,假立名身。自性增言者,谓说天人眼耳等事。...(名数)暖,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加行法也。...(譬喻)日悬西山,反照东方,谓之反照。以譬鉴往古之事,又穷明自心之本源。仁王经菩萨教化品曰:圆照三世恒劫事反...一切事物皆依因缘方能相互生存,此即恩之所在。佛教所说之恩,可分积极的与消极的两面。积极的恩,即心存恩念,此为...业必有报,报必由业,业者因而报者果。定因定果,散因散果,定是乐而散是苦,是故定业所获之报乐,散业所获之报苦也...《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
一般我们爱一个人,我们不敢看,我们觉得不好意思,不可以这么残忍,我们是这种想法。你讨老婆,你整天想你老婆拉大...
在东林寺念佛堂外,听过一位师父和大家讲他出家的感想,修行人一要耐得住寂寞,二要狠得下心。 耐得住寂寞,就是甘...
怎么做人呢?做人有四项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赚钱很重要,值钱更重要。 你的生命值钱吗?你赚很多钱就一定会受到大众...
宝峰寺,某天午斋毕。僧问:饭好不好吃?和尚答:吃饭是滋养色身的,要做五观想。而且吃饭不要当饭吃,穿衣不要当衣...末法时期,天下灾难频传。天地失调起源于人不断的追求名利与物欲,人伦道德不断的减退!贪、嗔、痴、慢、疑使人们的...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这个判言来自蕅益大师。《阿弥陀经》中,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赞叹释迦牟尼佛二难,释迦牟...
一者礼敬诸佛 礼者、身礼拜。敬者、语意恭敬。诸者、不定之词。或礼过去佛、或礼现在佛、或礼未来佛、皆约事相说。...
在我上下班的路上,有一处驴肉馆。几乎每到傍晚,门口就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轿车,有单位公务车,也有个人私家车;楼上...
慧顺(齐邺下总持寺)[《续高僧传》卷八]
【历代名僧辞典】
释慧顺。姓崔。齐人侍中崔光之弟也。少爱儒宗统知雅趣。长厌尘网为居士焉。初听涅槃略无遗义。因讲而睡闻有言曰。此解乃明犹未为极。心遂迟疑伺决其病。承都下有光律师者广涉大乘文无不晓。因往洛阳。时年二十有五。即投光而出家焉。寓于门下。纂修地旨倦无终食。岁纪相寻。证教两途。锐镜于心内。三持三聚。影现于神外。博见融冶陶然有余。讲十地地持华严维摩。并立疏记。年将知命。欲以大法弘利本乡。即传归戒情无不惬。随有讲会众必千余。精诚之响广流东夏。故齐赵瀛冀有奉信者。咸禀其风焉。仆射祖孝征。钦尚厥德奏为国都。年七十有二终于邺下之总持寺。当终之日身心清卓。专念平等而为心印。然顺族胄菁华言成世范。慧解腾誉事义深沉。而志存顺法不局一方。衣略鲜华食无兼味。受施寻散情阙爱憎。形寄任缘未依夏腊。进止在益不顾己损。言行适时不与物诤。故传者具书。不敢遗其事行矣。
上篇:昙遵(齐邺中)[《续高僧传》卷八] | 下篇:道凭(齐邺西宝山寺)[《续高僧传》卷八] |
(经名)一卷。失译。明供养父母不若劝父母为善去恶之旨。...
破经不得烧毁
僧证净
嚧
蕴处界
三十三间堂
名身
四善根
反照
恩
解分(四)
华严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遇到美色要念这三个口诀

修行人没有障碍

【推荐】做人的四项原则

无分别心是道
如何把佛法精神用在职场或生活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何为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