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梵语 kumārabhūta。音译究摩罗浮多、鸠摩罗浮。意译童真。乃菩萨之别名。菩萨为佛位之继承者,佛为法王,故总称菩...(术语)佛成道后十二年间,说阿含经,谓之有相教。此因阿含经以诸法实有之理为本故也。见华严经疏一,三藏法数十。...梵语 anityāh sarva-sajskārāh。谓世间一切现象与万物经常转变不息。此系佛法之根本大纲。与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神名)Viśāla,神王名。佛祖统纪三十七曰:染武帝天监元年,帝梦释迦檀像入国,乃遣郝骞等往西竺求之,(中略)...(一)梵语 ?arīra,巴利语 sarīra。即死尸、遗骨之意。又作实利、设利罗、室利罗。意译体、身、身骨、遗身。通常指...【胜义有三】 p1104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三页云:胜义有三。一、义胜义。谓真如。胜之义故。二、得胜义。谓涅槃。胜卽...(术语)本觉为化他而下向曰下转,始觉为自利而上进曰上转。又背本觉之本而转转于五道云下转,向始觉之本而转转云上...禅林用语。原指暗夜之中,仅有池水而无生物之池塘;于禅林中,转指空无内容之虚妄言句。盖虚妄之言句原本缺乏真切入...(天名)胎藏界曼陀罗中,第十二外金刚院北方之天神名。乃七曜中之贪狼星也。以司财故名爱财,见胎藏界曼陀罗大钞七...(术语)二种缚之一。利养缚身,使不得自在也。行事钞下四之二曰:大宝积经云:出家有二种缚:一见缚,二利养缚。...(1335~1421)明代曹洞宗僧。嵩阳(河南登封)人,俗姓任。字凝然,世称凝然了改禅师。自幼即系念于空宗,乃于少林...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得,其他修行人可具有某些庄严特征,但只有佛陀及真正意义上的...
佛赞叹出家。这是中品上生,从这来看,他主要是针对僧众而言。为什么要赞叹出家呢?出家就能离开种种的苦恼,你在家...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几句话。这次特别感恩上宏下海法师慈悲,到这边给我们同修带...
净宗愿门的核心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然娑婆世界众生欲生起厌离心,殊为不易,是故释尊详陈西方净土依正庄严,...有一秀才,住在寺中读书,自觉听明,常以禅机和赵州禅师论辩,有一天问禅师道:佛陀慈悲,普度众生时总是恒顺他的心...
我在五台山时候,有很多人到山上问我,说:师父,我念佛好多年了,我临终能生极乐世界不能?我说:你怎么问我这个话...
当我们不好的念生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烦恼了。贪欲烦恼时,你压制这个贪欲的念,到现在又碰上不顺心的人,又来压制嗔...
慢见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慢见】十种见之一。与‘慢’同义。即心生憍慢,凡事认为自己优胜,而视他人为低劣。小乘俱舍宗与大乘唯识宗,皆以此通于见所断及修所断。见《瑜伽师地论》卷八.
上篇:慢心所 | 下篇:慢使 |
(术语)Piṇḍapāta,又作宾茶波底迦,宾荼夜。译曰常乞食。...
法王子
有相教
诸行无常
毗舍罗
舍利
胜义有三
上转
夜塘水
爱财天
利养缚
了改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一生至少原谅三个人
佛的三十二相

能够身心俱出家,才称为大丈夫之事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洛杉矶)

【推荐】娑婆世界的厌离行
我不是佛

「疑」是修行的最大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