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佛成道后十二年间,说阿含经,谓之有相教。此因阿含经以诸法实有之理为本故也。见华严经疏一,三藏法数十。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教判之名。即诠判如来一代圣教为五类教旨。(一)华严三祖贤首所立,称为贤首五教。即:(一)小乘教(愚法声闻教),(...眠卧之前所应念诵之四句偈。毗尼日用切要(卍续一○六·六八上):“(临睡合掌面西,观想念佛十声,或百千声,或万...(术语)称胎藏界曼荼罗之中台八叶位。义释十一曰:头为内胎。...【三自性所依止】 p0205 瑜伽七十四卷三页云:问:遍计所执自性,当言何所依止?答:当言依止三事。谓相、名、分别...(术语)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是名自性。教行信证信卷曰:近世宗师,沈自性唯心,贬净土真证。【又】数论师二十...(经名)虚空藏菩萨能满所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之略名。一卷,唐善无畏译。说求闻持之修法。...宋代“道藏”之总修校者。安陆(今属湖北)人。生卒年不详。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举进士,曾任尚书度支员...(术语)初禅定又初禅天也。楞严经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安隐心中,欢...(1768~1852)韩国李朝僧。全罗北道湖南茂长县人,俗姓李。号白坡。十六岁时,出家于乡里之禅云庵,六年后依当时华...指起妄念,心意驰放不定,譬如狂奔之马,飞跃之猿。今多用以比喻一个人心思变动不定,与“三心二意”之义相近。 p1...又经言,见法得法极通达法究竟坚法,越度一切希望疑惑,不假他缘,于大师教余不能引,于诸法中得无所畏者,此亦依见...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维摩诘所说经...不修行,有着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着魔的时候。 发心真诚 现在是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刚好是第十九愿的印证,你看蕅益大师的一生,他二十四岁就开悟了,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
佛教讲,我们造业的方式有三种:身、口、意。口业占了我们造业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持不妄语戒是多么的重要。不妄语...1.断所有情缘 每个人在无始以来的轮回中,到底有多少情缘存在?答案每人不同。 一般人若有愿早脱三界了断情缘,最好...菩萨行总的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修学菩萨行的人不仅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还要观察、认...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
好好利用一分钟,与随意浪费一分钟,看似没什么区别,但日积月累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会慢慢拉大。 说话酝酿半分...佛教所说的口业有两种,一种是搬弄是非,一种是制造是非,这都是口舌的恶业。 有些人说话的方式只是一种习惯,并没...
有相教
【佛学大辞典】
上篇:有相业 | 下篇:有相宗 |
【静卢无色四相差别】 p1379 集论六卷四页云:如是静虑无色,由四种相,应广分别。谓杂染故,清白故,建立故,清净...
五教
眠卧偈
内胎
三自性所依止
自性
虚空藏求闻持法
张君房
初禅
宣璇
心猿意马
见法得法极通达法究竟坚法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防止着魔

【推荐】念佛法门的专修与杂修

如何在不同场合守住妄语戒
圣严法师《如何解决情缘的问题》
什么是菩萨行
印祖文钞--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