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是名自性。教行信证信卷曰:“近世宗师,沈自性唯心,贬净土真证。”【又】数论师二十五谛中第一谛为冥性。又称自性。为万有之生因。唯识述记一末曰:“自性者冥性也,今名自性,古名冥性,今亦名胜性。未生大等但住自分,名为自性。”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名)谓法华经也。酉阳杂俎曰:大兴善寺素和尚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有僧题诗云: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门尘...(术语)十种显本之一。拂迷执于迦耶垂迹之情,显久远之本地也。见法华玄义九。...不动法阿罗汉者,谓利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皆能不退现法乐住。...(1609~1681)清初僧。属日本黄檗宗。福建福州福清人,俗姓郑。字慧林。幼研习儒学,利智雄才;然视功名如浮云,心...小乘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加上大乘的诸法实相印,合称为四法印。诸行无常,是说宇宙万有,都是变...(杂语)等觉者,一生补处菩萨之名。如今弥勒菩萨是也。下地望之,虽与佛等。然有极细一品无明未尽。故犹称菩萨。言...(杂语)八部众中以天及龙为魁,故曰天龙八部,又曰龙神八部。如言诗书六经。...(地名)希连禅河之略。佛于此河畔菩提树下成道,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序曰:仰化连河,构蜂台于胜壤。...【语化三种】 p1283 佛地经论七卷十页云:如是语化、亦有三种。一、自身相应。谓佛自身、化现梵音、遍告无边诸世界...(杂语)中天竺也,梵为梵土。天竺之异名。...隔生则尽忘前世之事。...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两个穷困的男孩,在城市和乡间挨家挨户乞食维生。其中一个男孩出生时就瞎了,另一个男孩协助照顾他,两人就以这种方...
真正的贤人君子一定会真诚待人,不用机心,不设城府。 但是现在这种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家都感觉到,人和人之间你...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因为有很多问题,就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孝...放生是佛教慈悲的体现,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体现的是对地球母亲和大自然的热爱之心和绿色意识的体现,是功德无量...佛陀时代,有一老人听说出家修行能够离苦得乐、解脱自在,于是欢喜地前往精舍,希望皈依于佛陀座下。老人到了精舍,...
这用功,昏沉大的人,话头不得力,是没有用力参,没有在不明白上面来着手。心不归一,昏沉就大的很。再说,有的师父...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为尚是未见佛性的凡夫,所以既不相信自已也不相信他人。如能相信佛法,便能化...
人食五谷杂粮焉有不生病之理?人病了,经过医治之后,可能会康复,也可能会一病不起。病虽然给人带来了很多痛苦,但...
自性
【佛学大辞典】
上篇:自受法乐 | 下篇:三自性 |
(杂语)忌日之前日也。以与当日隔一宿故也。敕修清规景命四斋日祝赞曰:隔宿堂司行者,报众挂讽经牌。...
莲经
破迹显本
不动法阿罗汉
性机
四法印
等觉已下
龙神八部
连河
语化三种
中梵
隔生即忘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弯曲的牛奶布丁

真正的贤人君子,不设机心城府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放生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谁没有善根

如果有功夫的话,哪还有个情色动
圣严法师《处处是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