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一遍计自性。二依他自性。三圆成自性。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故事)贤劫千佛之前因也。杂宝藏经曰:佛告诸比丘,过去久远无量世时,波罗奈国中有山,名曰仙山。有梵志在彼山住...(术语)立法之对。当欲知事理之本性,先欲对于其事理之迷情也。与破邪之意同。...谓四无色定。诸有漏善。是名不动行。...(一)(1610~1666)明末临济宗僧。延平府(福建南平)人,俗姓连。清世祖赐号明觉,字憨璞,世称明觉性聪或憨璞性聪...华严宗所立,即: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世间万法差别之相,各有其不同,不能混淆,名事法界...(术语)谓菩萨经三祇百劫修行登因地最后之等觉位,入金刚喻定也。金刚喻定者,正将成佛时所入之定,知慧坚固,故以...(传说)除阿耨达池之龙王外,其他一切龙属有三热之苦。...(术语)逗者止也投也,小大顿渐之教法各止住于其机类而不通融于他也。又各投合其机而与以应分之益也。总就方便教上...【漏尽智作证明】 p1284 集异门论六卷九页云:云何无学漏尽智作证明?答:如实知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衣服)又名中着衣,内衣安陀会,即五条袈裟之异名也。宿者住之义,以其为近身住著者也。名义集七曰:安陀会,或安...(喻)不能发无上道心之二乘,如枯焦之草芽和腐败之种子一样。维摩诘经说:二乘如焦芽败种,不能发无上道心。...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普贤行愿品...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
蕅益大师说,因为无性缘生的假观,所以整个未来的十法界的果报的升沉就是从这个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产生了...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
在禅宗有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禅师在僧团中闭关,他闭关的时候,一天吃一顿饭,他每天的中午都定要下来吃饭。有一...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2 菩提本无树,明境变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
久负盛名的宁波阿育王寺右侧,有一处隐藏在茂林深处,并不十分起眼的舍利塔。这里,即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印光法师在文钞中...问: 一门深入和深入经藏是否矛盾,我们到底应该一门深入还是应该深入经藏?请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答: 一门深入是...
三自性
【佛学大辞典】
上篇:自性 | 下篇:七种自性 |
(术语)彼此相隔,次第不和会融会也。常对于圆融之文字而言。玄义一下曰:五阴实法,隔历是世界。四念处四曰:别则...
莲叶千子
破情
不动行
性聪
四法界
等觉金刚心
龙神三热
逗机
漏尽智作证明
中宿衣
焦芽败种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敬畏一切众生的生命

你跟阿弥陀佛是一家人嘛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推荐】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那你走错方向了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顿彻诗100首

我去即来——省庵大师的圆满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