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二种缚之一。利养缚身,使不得自在也。行事钞下四之二曰:“大宝积经云:出家有二种缚:一见缚,二利养缚。”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亦名:袈裟随身 子题:比丘三衣钵须常随身、翮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十诵,所行之处,与衣钵俱,无所顾恋,犹如飞...毗卢遮那佛之法界定印。系照破法界之普遍光明定印,用以判定学人境界之真伪。碧岩录第七十三则(大四八·二○一下)...梵语 prati-bhāna-pratisajvid。四无碍解之一。又作辩无碍智、辩无碍辩、乐说无碍辩。谓佛、菩萨应众生之根机而巧...(名数)俱舍论所说。有有寻有伺等之三与空等之三。...【尼楼陀】 或娑陀,晋言灭。法界次第云:灭以灭无为义,结业既尽,则无生死之患累,故名为灭。...即菩萨于十地时所修的十波罗蜜。...【幻等八喻】 p0388 摄论二卷十页云:复次何缘如经所说于依他起自性,说幻等喻?于依他起自性,为除他虚妄疑故。他...(术语)色界四禅天之第四,最高处也。新译经论中谓之第四静虑。...(地名)外道以竹杖量佛之身量处。西域记九曰:佛陀伐那山空谷中,东行三十余里,至泄瑟知林,唐言杖林。竹竹修劲,...弘忍,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601)。七岁时,从四祖道信(580651)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为僧。他在道...指分别住于密教胎藏界中台八叶院四隅之四位菩萨。于胎藏界曼荼罗中央,有八叶之莲花,与大日如来所住之花台合为中台...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弘化社32分本)...
有的人即使不学佛法,也同样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这就构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的造化。懂得为...
佛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但这个法门是方便当中的最方便的法门,就是念这个名号,三岁小孩都能念。但是三岁小孩...
古人说机深祸深,量大福大,劝诫世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红尘之中心临百事,唯有宽大的胸怀才能成就万物万事并存的和...
问: 请师父开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净界法师答: 念佛三昧,得看他有没有理观。如果他没有理观,念...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在佛教里面,爱这个词有特殊的定义。唯识法...
若举于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华严经净行品》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离开禅座,准备抬脚走路的时候就...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论语》 一个君子为学之道是非常有...
空性的智慧跟净土事修的佛号,应该怎么融通呢?这就要谈一谈性相圆融的问题。很多人强调空性,结果就偏空了;有些人...
利养缚
【佛学大辞典】
上篇:利养 | 下篇:利剑 |
亦名:摩触女人戒犯相、摩触戒犯相 子题:重境、轻境 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若触四女,着便僧残。女触比丘,动身...
三衣须随身
毗卢印
辩无碍解
三等持
尼楼陀
十胜行
幻等八喻
第四禅
杖林
弘忍(601—674)
四行菩萨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原谅别人才能解除内心压抑

把佛号重视到超越生命的程度

【推荐】机深祸深,量大福大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爱」与「慈悲」的区别

善用其心就在当下

衣食之中无道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