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术语)Abhimukti,译曰信解。大日经疏三曰:有大信解者,此信解。梵音阿毗目底,谓明见其理,心无疑虑。下云深信...(术语)部行独觉也。...【谛察法忍】 p1377 无性释七卷十二页云:谛察法忍,是前二忍所依止处。堪忍广大法故。...(术语)一个之法身。华严经十三曰:一切诸佛身,惟是一法身。...(人名)金华浦阳人。姓蒋氏,字心越,号东皋。十岁剃染。清康熙七年,三十岁,参翠微阔堂,居二年。堂问狗子话。师...【别境心所起一或多】 p0689 成唯识论五卷二十页云:有义、此五定互相资。随一起时,必有余四。有义、不定。瑜...梵语 ?rāmanerikā,巴利语 sāmanerī。全称室罗摩拏理迦。意译勤策女、息慈女。五众之一,七众之一。指初出家受...又作沐魄太子、墓魄太子。为释迦牟尼佛于过去世修菩萨行之名。谓昔为波罗奈国之王子时,端正聪明,无可与比。年十三...天台宗修圆观时,论其所观之境,有主张真心者,亦有主张妄心者,而将真妄二心境并称之,即为真妄观境。台宗二百题卷...(名数)一,想倒,于六尘之境而思想非理者。二,见颠倒,于事理之法,而邪计度推求者,即邪见也。三,心颠倒,于妄...为“减执”之对称。谓增益之执,如执着诸法实有的偏于“有”之执情。为二种妄执之一。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大四三·...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善终绝对不能凭侥幸,一定要广修福慧才能达到,善终跟过去的善业有关,但最主要还是在我们今生的好德和宁静的心灵。...【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在六道众生一切过程当中,不达一个问题,不能明心。为什么我们求明...饮食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癌症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实生活中自己是否存...什么叫做佛事? 广义的说:凡是做的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都叫做佛事。佛说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祗要你能...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现今世道之乱,实为振古所未闻。推原其故,皆由自私自利之心所...本句出自一首禅诗,相传为唐朝无尽藏比丘尼所作。 禅宗看起来很玄。寻春怎么会找不到呢?春天的郊野,到处是春意。...夫欲念诵,灭罪障,助菩提,应须发愿。先净三业,十指合掌,面向诸佛,口陈辞句,作如是言: 弟子比丘某甲(余众各...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 亦非手拔有情苦; 非将己德移于彼, 唯为说法令解脱。 佛陀出世是帮助...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无著菩萨造,唐玄奘译,略称集论,凡七卷。乃集解大乘阿毗达磨诸要项而成。内容分为本事分与决择分,前者有三法、摄、相应、成就等四品,后者有谛、法、得、论议等四品。本事与决择二分,系取自《瑜伽师地论》中的本地分及摄决择分。三法品的‘广分别’门中的有色无色,乃至有上无上等义门,与摄品的十一种分别、成就品的三种成就说,皆符合于《瑜伽师地论》卷十三、卷五十二及《显扬圣教论》卷十四所说。
上篇:大乘起信论真伪之争 | 下篇: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
为“无始自然薰”之对称。又称始有薰。谓依修行外缘之力,显现本有之因果,以薰习而起净法。据释摩诃衍论卷五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