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人名)三教指归下曰:阿毗私度,常为胶漆之执友。梵Abhijit,女宿。...(杂名)梵语。华言水星。见翻译名义集。...【谛善巧】 p1376 显扬十四卷八页云:云何谛善巧?颂曰:二自性苦故,合故,不应理。由无因,有因,及五种譬喻。如...(公案)僧问古德: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体界;去此二途,请师速道。见会元十七,葛藤集下。...(名数)支那天台道邃以下之八祖也。即天台兴道道邃,天台至行广修,国清正定物外,国清妙说元琇,国清高论清竦,螺...【别境五所五受相应】 p0689 成唯识论五卷二十二页云:此别境五、何受相应?一切五受相应。论说忧根于无上法思...梵语 ?rāmaneraka 或 ?rāmanera,巴利语 sāmanera。全称室罗摩拏洛迦、室罗末尼罗。又作室罗那拏。意译求寂、法...日本三论宗初祖。高句丽僧。又称惠观、惠灌。生卒年不详。隋代时来我国,从嘉祥寺吉藏习学三论宗。日本推古天皇三十...唐中宗时,复礼法师请问诸方学者真如与无明之关系,所作五言十句之偈颂。即(卍续一四八·二九七上):“真法性本净...(术语)如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反于本真事理之妄见也。是为无明之所使然,倒见事理也。圆觉经曰:一切众生后无始...增益,梵语 pustika,音译作布瑟征迦、布瑟置迦。西藏语 rgyas-pa。又作增长法,或增荣法。为密教三种、四种、五种...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而这一日,在佛教里却称佛欢喜日。 关于七月十五称作佛欢喜日的由...
【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 如本法师: 佛陀的弟子有两大类:一则出家弟子。二则在家弟子。 出家弟子修持梵行,坚守如来圣戒...六度万行 即是福慧二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 六度之首...
肾水不足的人,火气就容易上炎,心里烦躁,脾气通常都比较大。但是发完火之后会感到非常疲劳,甚至比绕着操场跑完5...这随喜是很重要。菩萨为什么要有随喜的心呢?因为我们的生命有限,我们所修的法门,只是无量善法当中的其中一小块,...
《炉香赞》 炉香乍爇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人非完人,孰能无过?那个人前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就是完人如佛祖,也还有多少外道来毁谤呢,何况他人呢?所以...
大乘起信论真伪之争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大乘起信论真伪之争】大乘起信论,历来为性宗所依的重要经论之一,大乘佛教的主要宗派如华严、天台、禅、净土等皆深受其影响。但这也是历来争议性颇大的一本书,隋代法经撰《众经目录》,卷五称︰‘(大乘起信论)一卷,人云真谛译,勘真谛录无此论,故入疑。’这是最早对本论提出的疑问。唐均正著《四论玄义》,卷十称:‘起信论一卷,人云马鸣造。北地诸论师云︰非马鸣造论,昔日地论师造论,借菩萨名行之,故寻翻经目录中无有也,未知定是否。’ 这是唐代对本论提出的质疑。清季末年,由于杨仁山的提倡,数十年间,此书风行天下。民国初年,梁启超以日本人研究的结果,译撰为《大乘起信论考证》一书,结论认为此书是我国先民所作,誉之为杰出的思想论著,引为我民族文化之光荣。欧阳竟无、吕秋逸、王恩洋等亦认本论为伪书,欧阳竟无在《杨仁山居士传》中谓:‘起信论出,独帜法坛,支离笼统之害千有余年,至今不息。’王恩洋在《大乘起信论料简》一文中更谓:‘夫斯论之作,固出于梁陈小儿,无知遍计,亦何深罪!特当有唐之世,大法盛行,唯识法相因明之理,广博精严,甚深抉择,而此论乃无人料简,灵泰、智周之徒,虽略斥责而不探讨,贻诸后世习尚风行。遂致肤浅模棱,剡尽慧命,似教既兴,正法以坠,而法相唯识千余年来遂鲜人道及矣 !’而太虚大师是佛教领袖,八宗并弘,为维护《起信论》在佛教中的地位,乃领导武昌佛学院同仁,各撰文驳斥对方,这就引发了一场‘大乘起信论论战’。‘内院’、‘武院’同人,都参加了这场笔战。《起信论》的问题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呢?起信论之失,在于:‘真如缘起万法,且为受熏体’这一部分。按、真如为超言绝虑,不生不灭之理体,而《起信论》谓:‘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赖耶识。’又谓:‘真如净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则有染相。’如果说真如可与生灭和合,可以受熏,则陷真如于生灭无常之过,那就不成为真如了。欧阳竟无于《唯识抉择谈》一文中谓:‘起信论不立染净种子,而言熏习起用,其熏习义亦不成。……其不立正智无漏种子也,则于理失用义,于教失违楞伽……起信无漏种,真如自能离染成净,乃合正智与真如为一,失体亦复失用也。……’事实上,《起信论》确是一部伪书,是北地论师,于地论宗兴起之后,依据菩提留支所译的十卷本《入楞伽经》所造的。在《入楞伽经》中,一方面把如来藏视为同体,一方面又视为异体。在卷七《佛性品》中,一方面直称阿赖耶识为‘如来藏阿赖耶识’一方面又谓:‘如来藏不在阿赖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不生不灭。’以上这两种论述,《大乘起信论》继承了其‘同体论’,视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为一体,包括染净两种因素,故曰:‘依如来藏故有生死,依如来藏故得涅槃。’而后来的摄论师受‘异体论’的影响,建立九识——于阿赖耶识之外另立清净的庵摩罗识。地论宗兴起,分为相州南道派与相州北道派,这两派在理论上并不一致。有谓,《起信论》之撰述,目的在调和两派理论上的差异。是否如此,尚有待于专家的考证。
上篇:大乘起信论 | 下篇: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
据正法念处经卷三十九载,人初生天时有五种相,即:(一)光明覆身相,谓光明覆身而身无衣物,若起羞惭之念,不欲令他...
阿毗私度
部引陀
谛善巧
一法若有
兴道下八祖
别境五所五受相应
沙弥
慧灌
真妄颂
颠倒
增益法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佛欢喜日的由来

至心精进,何愿不得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
圣严法师《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门》

肾水不足的人,脾气通常都比较大
随喜是修福德资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