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鉴。四明塔山两阅大藏。长诵莲经。专志念佛。昼夜不懈。晚年庵居。忽示疾。请邻庵诸僧。系念面西。加趺含笑而化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梵名 A?makā, A?vakā,巴利名 Assakā。又作颇漯波国、阿摄具国、阿湿摩伽国。为佛世时印度十六大国之一,南印度...谓枝末之教。指三乘教、小乘教。为“二教”之一。全称“逐机末教”,而与“称性本教”相对。华严宗主张华严别教一乘...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僧尼不同者。(一、总示同异)三十戒中,有十八戒僧尼同犯;至尼律中单列戒本。有十二戒三种...羯磨疏·集法缘成篇:“忆念法者,清人被谤,取洗无因。既是无学,理非故犯。须僧忆念,用息诤情,故曰也。”济缘记...(术语)又曰日光尘。梵Vātāyanacchidriarajas,飞散空中,肉眼仅得辨认之尘也。与极微之八十二万三千五百四十三...(杂语)一类之众生,见佛之色身如黑象脚也。观佛三昧经三曰:优婆塞众中有十六人,见佛色身如黑象脚。优婆夷众中有...子题: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随机羯磨·诸戒受法篇:“ 归依 佛 者,归于法身,谓一切智无学功德五分所成。 归依...子题:恭敬经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四分,至上座前,脱革屣,偏袒右肩,合掌,手执两足云,我和南义云度我,而作...日本黄檗宗授戒时表三师七证等十僧座位之名票。票用红纸,长二尺余,宽五寸。如三师之引票上书“第一(或二、三)引...又作生静虑。旧称四禅天。指修四种禅定所生之色界四天处。即色界之初禅天、第二禅天、第三禅天、第四禅天。据俱舍论...(术语)百八三昧之一。能释诸法名字之三昧也。智度论四十七曰:诸法虽空,以名字辨诸法义,令人得解。...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人在扫院子,一边扫,一边抬头看看树上的叶子,最后将扫把一丢,坐在地上叹气。 我问他在做什么...
陋习一:夫妻谁赚钱谁就当家。 谁有钱谁就有说话权,谁就是老大,这当然没错,但绝不能延伸到婚姻家庭中。很多夫妻...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句话是本焕老和尚的座右铭,也是其一生行化四方、扶危济困的写照。出家80余载,...问: 请问法师,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大安法师答: 就对净土法门来说,确实要去听闻经教,听闻包括读...
讲苦,那佛说了种种方法,断苦的方法,但是我们用不上。突然间又身体不适应,你还得去完成任务,你感觉苦不苦啊?我...这个世界将近有六十亿人口,究竟皈依三宝的有多少?这么多人造业,皈依三宝的少,我们这些力量要把世界的共业转变过...
孝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荣亲。 友爱: 兄弟姊妹,手...
如鉴《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祖辉《佛祖统纪》 | 下篇:祖新《佛祖统纪》 |
亦名:受德衣制法 行宗记·释九十单提法:“受德衣有多制法:一、应时节,须安居竟;二、简衣体,制造合法;三、简...
阿湿波国
末教
舍堕僧尼不同
忆念法
隙游尘
黑象脚
三归依
和南
引票
静虑生
释名字三昧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个很奇妙的格式
圣严法师《生一棵树的气》

夫妻间的10大陋习让婚姻崩溃
本焕老和尚数十载慈善护众生
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欲海漂流具众苦
梦参老和尚:能听闻佛法都是有福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