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磨疏·集法缘成篇:“忆念法者,清人被谤,取洗无因。既是无学,理非故犯。须僧忆念,用息诤情,故曰也。”济缘记释云:“忆念法,即沓婆罗汉为慈地比丘淫事加诬;佛令对众与忆念法,令审虚实,证成清净。”(业疏记卷三·二九·五)
佛教词典 > 南山律学词典 > 正文
【所成句】 p0737 瑜伽八十一卷二页云:所成句者:谓前句、由后句方得成立。如说:诸行无常。有起尽法,生必灭...凡有饭食,即以四份分之,一供养本尊,二行者自食,三同学共食,四以济饥贫。...又作苾刍律仪。即比丘之具足戒。四分律中作二百五十戒,即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单提、四提舍...【业非是漏】 p1219 大毗婆沙论四十七卷十一页云:问:若留住义是漏义者;诸业亦有留住功能。如契经说:二因、二缘...(公案)又曰乾峰一路:僧问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未审路头在甚么处?峰拈起柱杖划一划云在这里。见会元十三无门...(术语)见夫外道种种之邪见,有六十二种,谓之六十二见。古佛或云法网,或云见网,释迦佛谓为梵网。见梵网六十二见...凡二卷。日本南北朝时良镇撰。又作融通缘起、融通大念佛缘起。主要叙述融通念佛宗宗祖良忍之传记及宗义要领,兼有图...十世纪 本世纪上半叶,巴米扬佛教石窟陆续凿成。 四川安岳孔雀场摩岩造像、四川安岳圆觉洞造像、陕西富县石...凡十卷。唐代僧思托着。日本天平胜宝六年(754),思托随同鉴真赴日本,于延历十年(791)撰辑日本自有佛教以来至延...(名数)一,名言薰习。名者名字,言者言说也。分别名字言说之识,即是第六之意识由第七识第八种子之识,传送薰习,...全一卷。隋代智顗撰。又作法华三昧行法、法华三昧仪、法华经三昧仪。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书名之下副题为“法华三...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万行起于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诵持此品以为心首。...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十方诸佛的清净法身是平等的,但是他的法身对我们不能产生太大的作用,因为他是自受用的,是无形...
问: 应怎样对待学佛人之间的是非、迷惑?如何搞好团结? 大安法师答: 学佛人的人我是非实际上很多佛教的寺院、机...如果我们懂得佛门的表法意义,你在寺院里面走一圈,整个佛法统统教给你,你就晓得佛法完全是生活法。 【进山门,入...
已上所举话头工夫动静节次,与初机入道四众安顿手脚处一一具陈,向下正与学人论根本始末来源去就。 何为根本?以五...
凡学佛法,必须先要为了生死。今之在家居士,稍聪明者,多多皆欲做大通家,冀在稠人广众中宣说,并留其手笔以示后世...
修道要反过来。世间人认为,我一直为自己努力,我就可以得到。但要修道,刚好相反,先学会为别人时,自己什么都不要...
善导大师两种深信是对于观经,这种圆发三心的深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深信之心他展开了两种诠释,深信是哪两种深信...庄子有一天做梦,梦到了蝴蝶栩栩如生。所以醒过来之后,他就迷惑了。是我庄周梦蝴蝶呢,还是蝴蝶梦庄周,到底那个更...
忆念法
【南山律学词典】
上篇:忆念毗尼释名 | 下篇:应法澡罐 |
(术语)又云初法明道,亦曰入净菩提心门。真言行者初入于初地之位也。大疏二曰:更越百六十心等一重极细妄执,得至...
所成句
食四分
比丘律仪
业非是漏
乾峰一划
法网
融通念佛缘起
佛教年表(1000年-1578年)
延历僧录
三种薰习
法华三昧忏仪
【大藏经】大般涅槃经
【大藏经】梵网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法身当中的摄受愿力

怎样对待学佛人之间的是非
佛门的教学艺术(图)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凡学佛法,必须先要为了生死

多为别人想时,业障就消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