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辉。居四明郡城佛阁。逢人但云。阿弥陀佛说也。说不得。人竟以说不得和上目之。鄞尉王用亨夫妇。事之甚至。一日到其家告别云。我明日行矣。及诸檀俱会。即入龛端坐。求甘瓜啖尽一枚。念佛而化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即龙。龙属于六趣中之畜生趣,故称龙畜。金师子章序(大四五·六六七中):“设以龙畜身兮悟道者,其数一万否?” ...子题:歠粥器 行事钞·钵器制听篇:“五百问云,若一日都不用钵食,犯堕。重病者开不用。若出界去,经宿不失。五分...【苦果】 使身心苦之果报。从恶业而生者。总言之,则生死之果报皆苦也。就中分别之,则如天上者乐果,如地狱者苦果...位于四川大渡河与岷江交会处。附近有凌云山胜境,该山位于岷江东岸,又称九顶山,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山有九峰,皆清...即袈裟,因袈裟避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以不正色染坏之,故名坏色。有三种之坏色,即青坏色、黑坏色、木兰坏色,这...佛最初以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法,教化众生,到最后皆教令成佛,会三乘于一佛乘,是名会三归一。...【四证净次第】 p0448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卷十四页云:问:何故世尊先说佛证净,乃至后说戒证净耶?答:若作是说:随...(术语)Pratyaya,攀缘之义。人之心识,攀缘于一切之境界也。如眼识攀缘色境而见之,乃至身识攀缘触境而觉之。因而...【心性本净不应道理】 p0357 大毗婆沙论二十七卷十三页云:谓或有执心性本净,如分别论者,彼说:心本性清净。客尘...(名数)七转识各缘其外境时,依其识自体之力,薰习其所缘境之二相分与本质之种子于第八识,谓之相分薰。薰习能缘之...(流派)密教之总名也。又别谓密教中之大日宗。大日经所说胎藏部之真言是也。以与金刚部之金刚顶宗相对。菩提心论心...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今天的题目是道信大师之禅法。大家知道,道信是中国禅宗的第四祖,他生活的时代大约是公元580年到651年期间。道信禅...在《净土圣贤录》里面讲到一个公案: 宋朝有一个人叫马圩,这个马圩居士是杭州的一个地方官,他的父亲也是做官,他...
昔日的舍卫城,是拘萨国的首都。当时有一群乱纪之徒,行事凶恶,不务正业,城人深以为患,充满担忧。这群凶恶之徒,...弘一大师以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大师虽然平...
我们修习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完全仰仗内心的力量。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先持戒,靠戒法来对治身口的过失,...
问: 念佛的人都想生西方,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要普遍接引,为什么还那么多人生不了? 妙莲老和尚答: 蕅益大师说过:...从前有个少年由于贫困,苦恼,迷上了求仙拜佛,可以解脱各种烦恼过神仙似的生活,在他家里只有母亲与他相依为命,生...
「忍辱」跟「精进」,它们两个也不是什么功德,但是它们两个对功德有保护跟增上的作用。所以印光大师说,菩萨道要成...
祖辉《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善荣《佛祖统纪》 | 下篇:如鉴《佛祖统纪》 |
【一来向补特伽罗】 p0011 杂集论十三卷七页云:一来果向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五品烦恼,安住彼道...
龙畜
钵之受用法
苦果
凌云山大佛
坏色
会三归一
四证净次第
缘
心性本净不应道理
二种薰习
瑜伽宗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入禅之门第三讲:四祖禅法
佛号在心中是不可取代的

比丘尼现身变
弘一大师也崇信念佛

成佛路上的难行道与易行道

阿弥陀佛普遍接引,为何那么多人还往生不了
佛法不在远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