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真言)一卷,唐不空译。自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二十八卷抄译者。世所谓光明真言,即此中之陀罗尼也。...亦名:僧不差辄教尼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五缘:一、佛开说法八敬;二、制白二差;三、不蒙僧命,往集...金刚经六喻之一。电之为物,忽生忽灭,以喻世相之无常迅速。...亦名:现相杀三种 子题:身现相杀、口现相杀、身口俱现相杀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言 身现 相 者,或令怖畏,坠堕...(寺名)Guṇacarita,译曰德行寺。在摩揭陀国,近于大觉寺。见慧琳音义八十一。...于每半月一次之说戒日宣读戒本者。通常由一座之长老任说戒师。 p5922...格义是此土初期的佛教学者所用一种解说佛典的方法。据《出三藏记集》(卷五)所载慧叡撰的《喻疑》中说:汉末魏初寻味...据成实论卷十二、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所举,悭吝说法而不行布施者,灭佛法种,三世十方诸佛视之为冤贼,其后世所受之...【所缘诸法差别】 p0742 瑜伽六十五卷十五页云:复次由五相故;建立所缘诸法差别。何等为五?一、有善作意所缘...【四因烦恼已断】 p0458 显扬三卷二十页云:复有四因,烦恼已断。一、依无余灭故。二、依无余转故。三、对治无余修...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只有懂得感恩和珍惜的人,才能获得人生最大的收获快乐和幸福!学会忘记,让身心轻松;懂得舍得,让生活变得更加和谐...
我们大家都在学佛,究竟学佛为什么?不少人对这问题认识模糊,不加重视,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一般人学佛的目的,常见...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摄藏识,它把内心的业力释放成果报的时候,它的速度是非常的快...
身若无端错行,不如正心安守本份。 口说闲言杂语,不如读诵圣贤经典。 意为精明算计,不如老实积德行善。 害人谋取...
问: 修净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答: 《楞严咒》在丛林早课中都要诵念,此咒伏烦恼、消业障、...
【念佛调养生息】:一声佛号,调养生息,心平气和,平日的烦忧,顿时化解。佛号加持,难事易解,利己利人,越念越精...
原文: 经言:万法唯心。错会者,谓无心则无因无果,故不患有业,唯患有心。有业无心,阎老子其奈我何?遂安意造业...我们要广结善缘,不要结恶缘。因为一旦与人结了恶缘,冤冤相报无尽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万一与人结了恶缘怎么办...
苦果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苦果】使身心苦之果报。从恶业而生者。总言之,则生死之果报皆苦也。就中分别之,则如天上者乐果,如地狱者苦果。如人界者苦乐互立也。
上篇:苦受 | 下篇:苦法智 |
一、业感缘起,众生由惑造业,由业感果,由果又起惑造业,所以一切万法皆由业力的招感而生起,这是小乘教之主张; ...
空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辄教授尼戒犯缘
电
大杀戒现相杀三种
窭拏折里多
说戒师
格义
悭法七报
所缘诸法差别
四因烦恼已断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忘记是风度,舍得是智慧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人生十不如

修净土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念佛是无上良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