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新。受业四明福源布衣粝食为行清苦。去寺不远有大姓方氏。以庵延之。乃于福源创净土院造像栽莲。月三八集道俗系念。一日往别方丈曰。二月十五日将西归。特来拜辞。枯肠欲得索面一碗。主人如其欲。食讫竟往净土院像前礼云。祖新将行。奉别尊像。即归庵集众念佛。遽出众问讯曰。祖新已拜辞如来尊像。已拜别福源方丈。今别众道友。十五日毕定归去。愿诸仁者。勤心念佛蚤得相会。即趺坐念佛。遽云佛已至此合掌而化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四种声闻之一。求佛道之中途,退大乘而取小果,然犹发大菩提心,如舍利弗等不定种性之类。相当于法华文句卷四所说之...(菩萨)Cintāmanicakra,六观音之一。此观音,手持如意宝珠,以表满众生祈愿,持轮宝,表转法轮,故名如意轮。密...统率僧尼之官名,职位次于僧正、僧统。北魏孝明帝首任慧光为僧都,后人邺转任国统(一国之僧统),又陈后主至德元年...亦名:恐怖戒开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不犯者,或闇地无火,或大小便处,谓是恶兽,便怖;乃至行声,謦咳声等,...(名数)依瑜伽论之意则以三种之相应,悉摄一切法。一境,二行,三果,此三者悉有相应之义而尽诸法。玄应音义二十三...据菩萨善戒经卷五载,忍,安忍之义,即菩萨为化度一切众生,而修下列五种想,以安忍众生加于其身之种种恶事,即:(...【于前后际无智】 p0749 瑜伽八十四卷十九页云:于前后际无智者:谓于未来诸行当生法性,又当生已,当尽法性,...【一切种子识】 又作种子识,乃执持一切法的种子而不散失之识,为阿赖耶识的别名。成唯识论卷二载:‘此能执持诸法...即指密教五大明王中之降三世明王作足如钩之势,分别以二足踩踏大自在天与乌摩妃而令其降伏之真言。于金刚顶降三世成...禅林用语。为禅宗师家指导学人时所用临机应变之机法。擒,即夺其思路;纵,则放任自由。与“把住、放行”同义。碧岩...成就三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三十?谓自不离杀。劝他令杀。见不离杀。欢喜慰喻。广说乃至自起邪...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明朝邝子元,得了心脏病,神经衰弱之症,精神时常恍惚欲倒。虽然经过很多名医的诊治,但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后来遇见...仪山禅师有一天洗澡,水太热了,就呼唤一位年轻的弟子提一桶冷水冲凉。 奉命提水来的弟子,将洗澡水中和了,顺手把...
世间狂逸之甚,莫过于贪欲,因此应当勤断贪欲烦恼。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我曾经听闻,世尊行菩萨道...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不外乎都是为了享受好的生活而准备。为名为利追求。所谓熙熙为...
那谈死亡问题,生命的终结一定要从他的一生的过程去谈,那一生的过程要从他的根性、造业的程度去谈,所以首先地藏菩...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应该觉照。我们念佛的人,应该有觉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有一位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成了一名孤儿,孤苦伶仃,一无所有,流浪街头,受尽磨难。最后终于创下...
你应该怎样训练你自己不要老是被外境所转,不是等到临命终才不被外境所转。我们不相信你平常八风一吹,你的心就动摇...
祖新《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如鉴《佛祖统纪》 | 下篇:法盛《佛祖统纪》 |
甘露饭,梵名 Amrtodana,巴利名 Amitodana。音译阿弥都檀那。又作甘露净王。乃迦毗罗城师子颊王之子,净饭王之弟,...
退菩提声闻
如意轮观音
僧都
怖比丘戒开缘
三种相应
修忍五想
于前后际无智
一切种子识
足钩真言
一擒一纵
成就三十法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色欲招病,断欲是药
活着的水

佛誓断众生贪欲之因缘

【推荐】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都是罪

念佛时该如何观想
人生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