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绝言。须知真性,毁相泯心。生心即妄,不生即佛。亦无佛无不佛,无生无不生,一切之法,唯一真如。离言说相,名为种性。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浮昙末】 此云至诚。十六观经云: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疏...(名数)又曰三空。亦曰三三昧。具名三解脱门:一空解脱,二无相解脱,三无愿解脱。三种之禅定也。...亦名:掩腋衣法、上狭下广衣法 资持记释云:“祇支中,注文翻名,即据下律文,从相为名。前翻掩腋,颇得其实。……...【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 p0635 瑜伽二十一卷十八页云:云何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谓卽如是已得趣入补特...【相待】 自他相待,藉以存立。如三线相待为三角,若缺一线则不能。一切之有为法,自他互待亦然。色境待眼根而为色...(神名)神名。羯罗诃译言执。作祟之神也,作祟自执着起。故曰羯罗诃神。梵Graha。...【究磨罗浮多】 应法师云:是彼八岁已上,乃至未娶之者总名。...(杂语)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与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能王于人中,有此功力,谓之十善戒力。...(1514~1588)明代曹洞宗僧。建昌(江西)人。号蕴空,世称蕴空常忠禅师。出家前,尝讲姚江王阳明致良知之学,一日...唐代文轨着。原称因明入正理论疏。依据玄奘之讲授撰成此书,在若干问题上与窥基之因明大疏解说不同。原已佚失,至清...(术语)行事钞下三曰:若行香者,不令妇人指挃掌掌。语令悬放,必不肯者,便可缩手当使过去。若有男子,幸遣行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黄龙慧开禅师有一首诗偈,广为流传。偈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偈中...
印光法师(1861~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
一点事情不如你的意,马上那个无明就来了,这也是业啊,修行就叫你在境界上面修,看你念头动不动啊! 一切好好的,...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疑而自度度他。 修学佛法有二:一、理解,二、行为。以理解贯...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有一天,一个小职员正在赶着去上班,这天他的公司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中的表现关乎到他能否升职,所以他绝不...
在职场上,难免遇到因为行事风格不同、立场有异,而有看法的落差。如果缺乏沟通,彼此产生误解、批评,再经过有意无...
问: 祖佛大意,贵在心行;采义徇文,只益戏论。所以文殊诃阿难云: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争如一念还原,深谐遗...
显示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寂灭(二) | 下篇:契悟(二) |
(术语)佛所得之三昧名。如于大海中印象一切之事物,湛然于佛之智海印现一切之法也。大集经十五曰:譬如阎浮提一切...
浮昙末
三解脱
僧祇支法
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
相待
羯罗诃
究磨罗浮多
十善戒力
常忠
庄严疏
行香仪则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一代高僧印光大师的传奇一生

逆境才是考验你的时候

学佛之简明标准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最短的路,未必就最快

【推荐】要有能接受批评的雅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