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小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曰犊子道人,大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曰方广道人。恶执大乘方广之空理,而堕于空见者也。智度论一曰:“更有佛法中方广道人,言一切法不生不灭,空无所有,譬如兔角龟毛常无。”止观十曰:“又方广道人,自以聪明读佛十喻。自作解云:不生不灭,如幻如化,空幻为宗。龙树斥云:非佛法方广所作,亦是邪人法也!”三论玄义曰:“二学大乘者,为方广道人,执于邪空,不知假有,故失世谛。既执邪空,迷于正空,亦丧真矣。”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又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心念之处灭而不可思念也。心行者心念之异名,心...(界名)梵名提婆Deva,又名素罗Sura,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在之义,最胜之义。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譬喻)以一灯明喻智慧破迷闇。华严经七十八曰: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大集经一曰:譬如百年闇室,...(术语)渐教之法门,历三祇百大劫修行后始成佛,其迂远与顿教一念成佛之迅速相较,故有此名。...(一)比喻戒律如明珠之洁白无瑕,可庄严人身,故当精进勤修净戒,护己怀中之明珠。唐代宗文:“戒珠在握,明镜入怀。...本指器物之容量,引申指人之才识、度量。据最胜王经卷一载,世尊说法,无有分别,系随众生器量之多寡,并应其机缘而...頞湿缚羯拏,梵名 A?vakarna,巴利名 Assakanna。为九山之一,七金山之一。又作阿沙干那山、阿波尼山。意译作马耳山...(术语)宗镜录曰:还丹一粒,转铁为金。至理一言,转凡为圣。...(人名)Kātyāyana,佛十大弟子中,论议第一之摩诃迦旃延子Mahā-Kātyāyani-putra,又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术语)三法印之一。一切众生起惑作业流转于三界,故佛说涅槃寂静之法,使得离生死,至于寂灭也。...亦名:不揲坐具作新戒制意、不贴坐具戒制意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十五不揲坐具作新戒者,先有坐具,且...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
佛经中说,人死之时,四大分离,如生龟脱壳,痛苦不已。一般人面对死亡时,大多是各种不淡定。那禅师们面对死亡时,...
【原文】: 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而芸芸众生,迷真逐妄,背觉合尘。久经长劫,轮回生...
1996年3月,一则极为感人的有关动物的新闻在全美播放:纽约市区一栋荒废的建筑物突然失火。当救火队员赶到现场时,...
农历七月初二是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的圆寂日。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明代高僧,净土宗第八代祖师。法名袾宏,...
老年净业行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属于自己的时间充裕,自主支配的空间更多,应当在净业上比忙碌的青壮年更行功进步,感...
一千二百六十年多前的唐开元年间,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率领一支经过训练的测量队,不畏严寒,不避酷暑,风餐露宿,...
禅宗历代祖师都主张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皆是修行,而并非只有坐禅一途。唐代慈受禅师在《训行童颂》中说: 香积厨中...何为三净肉,三净肉即三种清净的肉: 一、不见,我眼不见它被杀时的情景; 二、不闻,我耳不听它被杀时哀叫的声音;...
方广道人
【佛学大辞典】
上篇:方广 | 下篇:方广大庄严经 |
(杂名)神佛之形像,雕刻图画者,灵者以名灵验之德。释门归敬仪中曰:谛惟形聚,但见尘丛,举目澄清,无非灵像。...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天
一灯
历劫迂回
戒珠
器量
頞湿缚羯拏山
转凡为圣
迦旃延
涅槃寂静印
不揲坐具戒制意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禅师们面对死亡时,是如何的呢

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

站着被烧焦的鸟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圆寂纪念日
晚景不虚度念佛往生

唐代中原著名高僧一行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