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又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心念之处灭而不可思念也。心行者心念之异名,心者迁流于刹那,皆云心行。璎珞经下曰:“一切言语断道心行处灭。”维摩经阿閦佛品曰:“一切言语道断。”止观五上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名不可思议境。”仁王经中曰:“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俗作“同断”者误。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语)恋慕执着诸可意之境而不舍离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诸子幼稚末有所识,恋着戏处。诃欲经曰:女色者世间之枷锁...(行事)又曰逋沙他,布洒他。...巴利名 Mahā-vihāra。音译摩诃毗诃罗。乃锡兰古寺院,位于旧都阿[少/兔]罗陀补罗城(巴 Anurādhapura)之大眉伽...【自然运转作意】 p0601 瑜伽十一卷十七页云:自然运转作意者:谓于四时决定作意。一、得作意时,二、正入已入...(名数)是成实论之所明。一、现般,是俱舍七种不还中之现般也。二、转世,谓既得预流果,经多生欲界之生,得那含,...(杂语)死以贼害人,故名为贼。坐禅三昧经上曰:今日营此事,明日造彼事。乐着不观苦,不觉死贼至。...【二十二根四静虑四无色分别】 p0048 瑜伽五十七卷八页云:问:初静虑地。几根可得?答:十八。第二静虑地,亦...(衣服)紫色之袈裟或上衣也。是非佛制之色,乃赐僧之紫衣,始于唐之法朗等。僧史略下曰:按唐书,则天朝有僧法朗等...梵语 nirukti。指如来以言语诠示之教法。法华经方便品(大九·五下):“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一般谓佛...(术语)一切世间无安稳之法,悉以苦为自性。法华经譬喻品曰: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新译仁王经...【饶益于他】 p1463 瑜伽四十七卷七页云:云何菩萨饶益于他?谓诸菩萨、依四摄事,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能与...●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楞严咒注音版...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菩萨戒的受体之机,是在三番羯磨的时候。所以在正授戒体时,禀戒...佛言。复有六事。钱财日耗减: 一者喜饮酒。 二者喜博掩。 三者喜早卧晚起。 四者喜请客。亦欲令人请之。 五者喜与...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个表达。 一心不乱,诸多的注经家...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弥城东南的瞿师罗园,告诉比丘们说:比丘们!如果有比丘、比丘尼,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问: 师父,有的人会觉得,时常惦记着死亡太不吉利或者太消极,我们该如何去平衡这个概念呢? 慧广法师答: 说句好...
成功的秘诀一向专志 阿难,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大众之中,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清晨,佛陀率领着五百僧侣,由舍卫城缓缓的往摩竭国迈进,一路上庄严的队伍,吸引了大批群众前往顶礼供养。乞食毕,...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参禅学道的同参,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体会,想想...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佛学大辞典】
上篇:言端 | 下篇:言蹄 |
(术语)禅僧离寺而去也。以小纸片题众僧之名各贴于位上之壁谓之单,有单之位,即席,谓之单位。起单者自其单位起身...
恋着
布沙他
大寺
自然运转作意
十一种不还
死贼
二十二根四静虑四无色分别
紫衣
言教
无安
饶益于他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推荐】受戒时应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佛说六事令钱财日耗减

正解「念佛三昧」

调伏我们的心,就像驯服一头牛
时常惦记着死亡是否太消极了

净土经典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文殊菩萨度众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