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五种支条之戒也。谓大涅槃心一理根本开出之支末事戒,有五种之别:一、根本业清净戒,二、前后眷属余清净戒,三、非诸恶觉觉清净戒,四、护持正念念清净戒,五、回向阿耨多罗三菩提戒,大涅槃经第十一圣行品之所说也。净影之涅槃义记第五上释之曰:“根本业清净者,离其根本不善业道前后眷属。余清净者,离其业道前后方便,非诸恶觉。觉清净着,离八恶觉,护持正念。念清净者,修六念心,助成戒行。回向阿耨三菩提者,用戒求佛也。此等分别,如杂心论。” 宝亮配之于大小乘诸戒,小乘四重戒,为根本业清净戒,第二篇以下,即四重之余,为前后眷属余清净戒,不起五毒等,不犯菩萨戒,为非诸恶觉觉清净戒,不犯四十轻戒,为护持正念念清净戒,上四戒回向菩提,为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戒,天台以四重或十善性戒为根本业清净戒,偷兰遮等余四篇为前后眷属余清净戒,定共戒为非诸恶觉觉清净戒,定共戒为护持正念念清净戒,大乘戒为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戒。章安配于三聚净戒,前二者为摄律仪戒,次二者为摄善法戒,后一者为摄众生戒。出于涅槃经集解,法华玄义,释签私记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Mahāprajā,译曰大慧。涅槃三德之一。照了诸法实相之智慧也。唯识枢要上本曰:真如上慧本性故名摩诃般若...【痴】 p1440 成唯识论六卷八页云:云何为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谓由无明,起疑邪...指修行僧于行脚途中所有之路银,及亲旧法缘所赠之物。景德传灯录卷十四药山惟俨章(大五一·三一二上):“汝却须归...我国佛教初期之译经僧。安息国人,名清,字世高,以安世高之名著称于世。为印度西北、波斯地方(今伊朗)之古王国(...(本生)三宝感应录中曰:金刚正智经中,马鸣过去成佛号大光明佛,龙树名妙云相佛。大庄严三昧经中马鸣过去成佛号日...指虽本具佛性,因不能了知而轮回生死之位。又作理即、理佛、素法身。天台所立圆教六即位之一。从凡至圣分为六位,理...(术语)实智无缘,则实相无相,于智有缘,不如于实体,则非实智。于相有相,非实智之境,则非实相也。往生论注下曰...(术语)为他人之师者。梵网经下曰:不解一切法,而为他人作师。止观五曰:自匠匠他,兼利具足。人师国宝,非此是谁...【研求】 p1039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现行遮逼,有所乞丐;故名研求。...亦名:无主房戒犯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六缘成犯:一、无主,二、为己,三、自乞求,四、过量不处分,五、过量...(杂语)传心法要下:问何者是精进?师云:身心不起。是名第一牢强精进。才起心向外求者,名为歌利王爱游猎去。心不...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些建议。 宏海法师答: 学佛讲解行并进。解的过程,就是我们对...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都希望临终能够念佛往生。那么要怎样才能作到呢?就不能不...
一、善知识的名义 善知识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一般是讲知识。知识在今天的社会学里面,是指某种专门的学问。但是在佛...
知足,就是知道满足,不去贪得无厌。这好像很好理解,但真正做到知足,也不是那么容易。少欲是说不作那些非分之想,...
10年前,我曾信仰过其他宗教,同时也接触了传统文化,这些教义都是劝人为善,做个有道德的人。起初,我学的很欢喜,...
问: 念佛没感应,念往生咒有感应,也念惯了,杂念少,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 这可以啊!往生咒也是念佛呀!它...问: 师父您好,我学佛以后,与家人的关系搞得很糟糕,我让他们吃素,他们也不听。我很痛苦,该怎么办呢? 大安法师...○ 没有人会理会你的委屈,没有人会理会你的无奈。当一切既定成为现实的时候,要学会接受,接受所有的不公平。 ○ ...
五支戒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五日十座 | 下篇:五支作法 |
埋葬死者时,于棺中所放为备轮回六道之旅费。一般为铜钱六枚或以纸拟作钱型,今多用后者。佛教原无此种说法;此习俗...
摩诃般若
痴
休粮
安世高
马鸣本地
理即佛
实相无相
人师
研求
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犯缘
第一牢强精进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如何依止善知识

一辈子急急忙忙苦追什么

人生起起落落,佛法让我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