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实智无缘,则实相无相,于智有缘,不如于实体,则非实智。于相有相,非实智之境,则非实相也。往生论注下曰:“实相无相故,真智无知。”辅行一之五曰:“实相无相,无相亦无。实智无缘,无缘亦绝。”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语)帝释天之别名。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婆蹉婆,此云执金刚宝,亦云严饰也。大部补注一曰:婆蹉婆,河西云:翻为...【别解脱律仪相差别有八】 p0690 俱舍论十四卷一页云:初律仪相差别云何?颂曰:初律仪八种,实体唯有四。形转...乃天台宗所立四教四门之一。即观因缘生灭之诸法亦有亦空,破除有无相对之偏执烦恼,而入第一义谛之法门。亦即双照“...梵语 kalyānamitra,巴利语 kalyāna-mitta。音译作迦罗蜜、迦里也曩蜜怛罗。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又...小乘俱舍宗谓观察思悟四谛十六行相之后,进入见道,以无漏智现观四谛所得之十六种智慧,称为十六心。四谛,指苦、集...(杂名)说占卜事之经典也。灌顶经十曰:今我梵王承佛威神,演说卜经一百偈颂,以示百姓,决了狐疑,知人吉凶。...子题:澡罐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僧祇云,受戒已,要畜漉水袋,应法澡罐等,如随相中。”资持记释云:“应法澡罐...(名数)律举五果:一、核果,如枣杏桃李等。二、肤果,如瓜梨等。三、壳果,如胡桃石榴等。四、糩果,如松柏子等。...为四种心之一。又作虑知心、虑知缘虑心。即攀缘境界,思虑事物之心,指眼、耳乃至阿赖耶等八种之心识。[摩诃止观卷...【三种法相】 p0182 入阿毗达磨论上四页云:然诸法相,略有三种。一、自共相。二、分共相。三、遍共相。自共相者:...(术语)现通力也。唯识论十曰: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这里点明,要证得无上菩提,必须...
若当下不分别,当为最吉祥。我持咒的时候,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我念佛的时候,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
我们强调修行的法门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么咒,你持《大悲咒》、持《往生咒》,法门当然有各式各样的功德。但...三宝,就是佛、法、僧。只要三宝住世,人类就有光明,人类就能得到救济,就有未来的希望,所以三宝是万世的明灯。 ...我要呼吁大家一个度众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每一位佛教徒家门外要竖立一个招牌------一面是「南无阿弥陀佛」,另一面是...
讲个真人真事的故事给大家听听,弘一大师讲的。 在民国初年,袁世凯要起洪宪,他把造反的有名人物都抓去关起来,章...
1.一心不乱: 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即是一心不乱。修念佛法门时,以虔诚之信心持诵弥陀名号,使心不散。念佛时舍...问: 如果说身口意念佛号,但都不能打住妄想,这样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在积集求生净土的资粮? 净界法师答: ...
实相无相
【佛学大辞典】
上篇:实相智身 | 下篇:实相无漏大海 |
(行事)西域之俗,每年佛生日,庄严佛像载之以车巡行城内,谓之行像。法显传记巴连弗邑之行像云:年年常以建卯月八...
婆蹉婆
别解脱律仪相差别有八
亦有亦空门
善知识
十六心
卜经
应法澡罐
食物五果
缘虑心
三种法相
现通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

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

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圣严法师《三宝万世明灯》
佛号招牌度众生

章太炎念地藏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