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对于生变而言。谓诸八识之自体分,变现见相二分,从其见分而缘相分也。见唯识述记五。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胜解想】 p1102 瑜伽三十三卷十七页云:胜解想者:谓由此想,远、作近解,近、作远解,麁、作细解,细、作麁解,...得道开悟之后,永不退减之六种功德。为般若经所说佛十八不共法中之六种。即:(一)欲无减,欲度脱众生之欲心永不退减...梵语 yad apīcchayā paryesamāno na labhate tad api duhkhaj。又作所求不得苦、欲不得苦。为八苦之一。指众生有...谓专修一善。即舍弃余法而专行一法。[教行信证卷六](参阅“专杂二修”4514) p4513...(1615~1702)明末清初曹洞宗僧。福建建安人,俗姓丁。号旅泊、非家叟,字为霖,法名道霈。永觉元贤之法嗣。十四岁...(名数)此犹言六蕴十三处,譬无法而言之也。楞严经一曰: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戒行清净】 p0693 瑜伽七十卷九页云:戒行清净者:谓能圆满所有学处。...(名数)福业,非福业,不动业也。一福业,为欲界之善业,感生可爱之果,而利益有情,故名福业。二非福业,为欲界之...(术语)声闻缘觉之二乘,对于菩萨乘之一实而曰两权。法华玄赞序曰:扬一实而包总太虚,振两权而遗罗万象。...(术语)触于行住坐卧之缘,对于色声等之境也。即日常之动作。小止观曰:第二明历缘对境,修止观者,端身常坐,乃为...梵名 Ekajatā-raksah。全称一髻罗刹王菩萨。此菩萨列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苏悉地院之南端。密号电雷金刚。种子为...(嘉兴藏流通本)...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
古人说:你上路了没有?如果你没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在市区打转,一辈子就在市区打转。如果修行上路了,虽然我这个...问: 平时有人说,做人需要有理想、信念和目标,学佛也一样需要理想和目标。但佛经说,不要执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谈到人生,应该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人的生活,一个是人的生命。人有了正智、净智,生活一定非常的踏实与丰富,生命...一、前言 我的朋友们和我谈起佛教问题时,多数认为这总是一种神道设教的不科学的迷信学说,它的作用,莫非是劝人为...
念佛法门与四念处 净土法门,于后汉灵帝年间已来中国!至东晋慧远大师赞扬于卢山,昙鸾大师(与菩提流支同一时代)...问: 我想吃长素和受持五戒,但是身边家人朋友要我帮忙买众生肉、马票和烟酒等不如法的事。如果不做会伤和气,如果...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佛告诫比丘们:你们应当修行死想,经常思惟死想。 此时有位比丘禀告...佛陀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又把这分清净光明的智慧传授给我们,我们从佛的口中接受了法而后身体力行,我们的慧命是...
缘变
【佛学大辞典】
上篇:缘觉十二因缘院 | 下篇:缘观 |
指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之意;系一乘家所倡之说。又作一切皆成佛、一性皆成。与五性各别对称。法相宗等三乘家倡五性各别...
胜解想
六无减
求不得苦
专行
为霖道霈
十九界
戒行清净
福等三业
两权
历缘对境
一髻罗刹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吉祥经

「降伏其心」有二个方法
学佛有了目标,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呢
保持知足常乐的态度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修行四念处的重要
为家人买肉和烟酒会影响往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