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顺世外道计地水火风之四大,极微常实,立唯境无识(今所谓唯物论)之义,清辩论师于真谛中立心境共为真空,于俗谛中立唯境无识之义,以与护法论师之唯识无境对立。盖内识有境有心,心必托境而起故也。义林章一末曰:“或顺世外道及清辩等。成立境唯。为简于彼言识之唯。”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因明用语。依宗(命题)、因(理由)、喻(譬喻)等三支成立之因明论式。又作三分作法。略称三支、三分。乃陈那及其...梵语 paramānu。又作极微尘、极细尘。旧译邻虚。物质(色法)分析至极小不可分之单位,称极微。依俱舍论卷十二谓,...【成就】 p0665 如三种成就中说。 二解 无性释七卷十四页云:所作皆办,故名成就。...【饶益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二位。此位菩萨,修持戒行,不染五欲,并令一切众生亦能持戒,称饶益行。...【无明障碍殊胜】 p1079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七页云:复言:世尊!云何无明障碍殊胜?世尊告曰:应知无明、障碍胜...(术语)二法身之一。智相法身之对。保持教法而为人说也。施大千世界之七宝,不如说四句偈文之福德为大。由其福相得...(术语)圆觉经五名之一。圆觉经所说之行法,甚深秘奥,而统摄万行,故名秘密王。三昧者就所修之行法而名之也。...(物名)又云稻田衣。即袈裟也。因衣纹正方,似水稻田之界画,故名。王维诗曰:乞饭从香积,裁衣学水田。十驾齐养新...为诵读法华经,行忏悔罪障之修法。为天台宗重要之法仪。行此忏法,须先洁净道场与身体,其次礼拜劝请诸佛,忏悔眼耳...(名数)凡发动身语二业,有三思:一审虑思,将发语而先审虑之思也。二决定思,起决定心而将发动之思也。三动发胜思...【转八识得四智】 p1409 无性释九卷十四页云:由转阿赖耶识等八事识蕴,得大圆镜智等四种妙智。如数次第,或随所应...(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
我曾经讲过,定业要是可转,没有因果了;定业不可转,就没有人成佛了。那就是说,佛力是不是能抵得住业力?你是问我...
《普贤行愿品》第四,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问: 法师您好,末学家母为七十七高龄在家居士,受五戒,食全素。老人深信因果,但怕亵渎佛法,想请教百年后的寿衣...问: 末法时期净土法门是非常殊胜的法门,但有些居士改学密,开始持咒,说是净密双修,这样修行是否如法?我们与他...
这个拜忏,你最好有一个相续的时间。你不要说拜一天,休息四五天,不要这样。你一旦做加行的时候,你就一次把它拜一...
很多女人总想,工作好事业好,不如嫁得好,所以总想投机取巧,结果很多女孩子,都是赔了青春赔了眼泪,最后落得第三...
佛是从哪里产生的?佛是由我们心成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那地狱、饿鬼、畜生是哪里产生的?也没有离开当下的这一...问: 念佛有哪些规矩,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 念佛本是净土宗的一种修持方法,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难,其实真正的...
唯境无识
【佛学大辞典】
上篇:唯渐无顿 | 下篇:唯识 |
梵语 ādīptāgāra。比喻迷界众生所居住之三界。火喻五浊等,宅喻三界。语出法华经七喻中之火宅喻。众生生存于三...
三支作法
极微
成就
饶益行
无明障碍殊胜
福相法身
秘密王三昧
水田衣
法华忏法
三思
转八识得四智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转定业与因果律的悖论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老人的寿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净密双修这样是否如法

水滴式的修行方法

福业相当,方为夫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