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单名法界,又曰法性。合云法界性。法界即法性也。圆觉经曰:“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华严经十九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入于禅定时,身心适悦、轻安寂静之妙味;即禅乐,禅定之法悦。大乘无生方便门(大八五·一二七四中):“贪着禅味,...(1118~1190)日本歌僧(为专事创作或歌咏和歌之僧)。俗姓佐藤。法号圆位。为俵藤太秀乡之后,鸟羽上皇敕任为左卫...【内道与外道差别】 p0367 瑜伽九十卷八页云:复次住内法者,未得定心,尚与外道定心差别;由智胜故。何况定心。何...梵语 kācamani 之音译。又作迦遮末尼、迦柘末尼。迦遮,谓水晶类;摩尼,谓宝石。迦遮摩尼并非为最胜之宝石,其性...【诸行有四德相及离四德相】 p1362 瑜伽五十七卷十三页云:问:若彼诸行,亦有四德相应可得;云何唯观为过失耶?何...(譬喻)一切之凡夫具佛性,譬之贫女之有宝藏也。涅槃经七曰: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谓真如法性,离于造作,本自无为。...(术语)Vinaya,新云毗奈耶。旧云毗尼。律藏之梵名也。楞严经曰:严净毗尼,弘范三界。疏曰:毗尼,此云善治,亦即...防非止恶的意思,不但恶事不可做,就是恶的念头也不许有。又名清凉,因人能止恶行善,则必心安理得,俯仰无愧,故心...【两重二假】 《唯识三十颂》颂文曰:‘由假说我法’。认为世人所执著的我、法,全是假法。‘假’是假托义,非真实...梵语 mārga dharma-jāna。八智之一,十六心之一。即观欲界之道谛而证得之无漏智。又断除迷于道谛之见惑之智,亦称...楞严咒注音版...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 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 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 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一) 1.不要在流泪的时候做任何决定,情绪负面的时候说话越少越好。 2.不要去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不要把所有的感...
宋朝时,有一位姓黄的铁匠,大家都叫他黄打铁。他通过打铁感觉到人生很苦,一天不打铁一天就没有生计。天天在火炉旁...
过去,梁武帝很尊重佛教,拜志公禅师为国师,皇帝对师父相当恭敬,有一天他告诉国师说:今天我请你看戏,什么、什么...问: 我多年来,每晚亦睡亦醒,最多睡三、四个小时,面色黄黄,自觉是全世界最苦最悲的人,没有人会了解。我已经忍...
即便你在念一句阿弥陀佛,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的念头仍然向外面跑。这大家会体会到,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是不...《善生经》的缘起是有一天早上,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看到一个长者子沐浴之后向东西南北上下六方礼拜。长者是指那些很...
佛陀走到一处乡村聚落,远远地看到了一位比丘,态度散漫、毫无威仪,犯了僧团规矩。比丘看到佛陀,立即收敛自己的形...
法界性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法界定 | 下篇:法界宫 |
(图像)佛之头发,旋屈为螺文者。不惟头发,佛之身毛悉为右旋。般若经三百八十一曰:世尊首发,香洁细软,润泽旋转...
禅味
西行
内道与外道差别
迦遮摩尼
诸行有四德相及离四德相
贫女宝藏
真如无为
毗尼
戒
两重二假
道法智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净土法门不可思议之意
让你少走弯路少碰壁的智慧法语

百炼成钢我往西方

哪有闲心去看戏
失眠该怎么办

这样的欲望,把我们的身心都系缚住
《善生经》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