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十七卷十三页云:问:若彼诸行,亦有四德相应可得;云何唯观为过失耶?何者四德?一、坚住德。谓如一蕴,住经百年;若正将御,或有过者。二、势力德,谓能生乐,及现清净。三、转变德。谓牵引、修治、受用、弃舍、自在转故。四、可乐德。谓依彼处,生种种着故。是名诸行有四德相。答:虽有世间,于彼诸法,取为功德;然彼一切,皆诸过失之所随逐。问:何等名为诸过失耶?答:虽少时住,非究竟故;爱变无常,现可得故;死没无常,现可得故;当观诸行,离初功德。又能发生种种苦恼,现可得故;种种不净,现可得故;当观诸行,离第二德。又于老病死等,不随所欲,现可得故;当观诸行,离第三德。又诸粪虫,及猪犬等,亦极乐着粪秽不净,现可得故;当观诸行,离第四德。由彼诸行,离诸功德;是故一切过失相应。故应观彼,具诸过失。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大圆镜智】 唯识宗所立四智心品之一。修唯识行者,在第十法云地满心,金刚喻定现前——即证得佛果时,此时第八识...(传说)智度论十七谓佛弟子中有一比丘,得四禅,生增上慢,谓得四道。得初禅谓是须陀洹,第二禅时谓是斯陀含,第三...(术语)三性之一。事物之性体中容,不可记为善,亦不可记为恶者。又感善果不可记,感恶果亦不可记者。俱舍论二曰:...(术语)十二入之一。新译作色处。...(譬喻)信心摇动而不决定。譬如轻毛也。本是十信位之菩萨,非信外之凡夫,而信内之人现为轻毛,则信外更如轻毛,故...(术语)四种意识之一。定中之第六识也。入定中,前五识不全示其作用,唯第六意识为其所用。故称独头。...亦名:十二头陀相生次第 子题:斩缠、出要 行事钞·头陀行仪篇:“列数者,位分为四:谓衣、食、处及威仪也。先出相...(物名)又作刹竿,金刹,表刹等。表彰寺院之竿柱也。法华文句记二曰:刹者应云刹摩,此云田,即一佛所王土也。今名...凡二十五卷,另有目录二卷。明代费隐通容、百痴行元合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九册。目录卷首附有序文、凡例、碑文、塔...又作花报。华开在结实之前,故“华报”乃对后得之“果报”而言。譬如人为获得果实而植树,除正得其果实之外,兼可得...(杂名)禅林之语。又曰磨下,磨司。舂米磨面之所也。...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才会活的坦然,活的舒畅,活的快乐,活的安静,活的真实,活的自然。 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正...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 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接物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圣...
问: 我学净土法门,也念佛。我觉得如果阿弥陀佛能经常示现让人看到,人们对净土的信心会增强的;念佛过程中阿弥陀...问: 曾经在路上遇到过一母女,向我讨要饭钱,我当时想她们虽然可怜,但可以自食其力,又因为担心她们是骗钱的,所...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前面三天是在体育场,现在两天在我们青年弘法团。人潮的踊跃,...
我们凡夫都有身见,执着这个色身是我,执着得要死,身体要保养得好,吃得好,穿得好,样样好,都是为了这个躯壳。你...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社会上有些人啊,往往会拿这句话调侃学佛的人。这句话其实是没有根据的,虽有志公,济颠等...
大智慧的佛陀告诉我们,修行的重点有两个: (一)慎勿信汝意 这是对内心的调伏。信是随顺,一个修行人对第六意识的...
诸行有四德相及离四德相
【法相辞典】
【诸行有四德相及离四德相】 p1362
上篇:诸行非定苦染非定乐净 | 下篇:随说因 |
(杂名)又曰五天竺。以印度区画东西南北中之五处。西域记二曰:五印度之境,周九万余里。...
大圆镜智
四禅比丘
无记
色入
信外轻毛
定中独头意识
头陀四位相生次第
刹柱
五灯严统
华报
磨院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把心放平,把心放轻

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的态度与方法

阿弥陀佛为什么不示现,让大家生起信心呢
动机决定施舍
慧律法师《禅》

芸芸众生哪个不是为了躯壳而忙
禅斌法师:酒肉穿肠过,魔在心中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