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三性之一。事物之性体中容,不可记为善,亦不可记为恶者。又感善果不可记,感恶果亦不可记者。俱舍论二曰:“无记者,不可记为善不善性,故名无记。有说,不能记异熟果,故名无记。”唯识论五曰:“于善不善损益义中,不可记别,故名无记。”大乘义章七曰:“解有二种:一对果分别,中容之业不能记得苦乐两报,故名无记。二就说分别,中容之业如来不记为善为恶,故名无记。”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hetu-phala。指原因与结果。亦即指因果律。为佛教教义体系中,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之基本理论。盖一切诸法之...禅林用语。乃彻底剥夺学人知见之谓。将一切言语、论断埋于一坑,从此便绝是非之论,不为其惑乱。碧岩录第三十三则(...(术语)以佛菩萨内证之本誓为标帜者。不动明王之刀剑,观音菩萨之莲华,及诸尊之印相等。是四种曼陀罗之一也。...(书名)四卷。明释智旭撰述。其后序曰:犹忆初发心时,便从事于禅宗。数年之后,涉律涉教,著述颇多。独此楞伽,拟...亦名:以次食戒释名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以次食者,非谓钵中处处取食食也。”(事钞记卷二五·四○·三)...(传说)九色鹿经曰:昔有一人为水漂溺,或出或没。时有鹿角白如雪,其毛九色,入河救人命得存。后王索此鹿,知者重...【俱分】 p0924 此胜论师义。唯识述记五卷七页云:俱分亦多。实德业三、各别性故。又云:俱分体者:卽实德业三...巴利名 Sona。又称须那迦、扶游。为古印度佛教传教师。相传于阿育王时佛教第三次结集结束后,与郁多罗被派至金地国...全一卷。唐代宝思惟译。又称随求经、随求得大自在咒。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叙述佛应大梵天王之请,而说根本咒、...(堂塔)兜率天上如意宝珠所造之四十九重宝殿也。如意珠梵名摩尼(Maṇi),即四十九重摩尼殿是也。...(书名)十卷,明蕅益大师随讲随录以成之。凡遇论文中蹇涩之处,则旁书数字以充畅其义。故阅者较易领会。...准提咒持诵仪轨...(嘉兴藏流通本)...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
一个修行人要修福,但是怎么去修?从哪里下手?这不得不加以讨论。菩萨的六度前五度是修福。净土法门的净业三福人天...忍辱,从世间法来说,这是一个做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修养问题。从出世法来说,它是一个了生死、出轮回的重要修持法门...
我们一般人还没有成就圣道之前,是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都具足。我们曾经做慈善事业,也曾经造了很多的罪业, 只要是...
佛学千经万论,莫非论心、行、业、果。人的一切动作无不由心起,心可以带来社会的和乐;也可以造成社会的戾气。人与...
关于吃素有违缘的问题,有人说:如果坚决不吃肉使父母生气不满的话,这是不孝,学佛人应该恒顺众生,客观条件不允许...
我对当今所谓的成功,从来比较淡泊。日前,一位朋友拟去参加一场属于那类的成功学讲座,问我是否同行,我不仅直摇头...佛陀普度众生,跟他出家学道的有五众弟子,一、沙弥(小和尚),二、沙弥尼(小尼姑),三、式叉摩罗(学戒女),四、比丘...
净土法门就是这一生是最后一生,不能谈转世,否则风险很大。一些禅宗开悟了的人不求生净土,转世后,或者成为大文豪...
无记
【佛学大辞典】
上篇:无信称名 | 下篇:二无记 |
晋代僧。西印度人。生卒年不详。于咸和(326~334)初年来中国,初住杭州时,见其地山岩秀丽,遂建灵鹫、灵隐二刹。...
因果
一坑埋却
三昧耶形
楞伽经义疏
不次受食戒释名
九色鹿
俱分
须那
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四十九重如意殿
唯识心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吉祥经

悭贪的烦恼对治下去,内在心性的宝藏就打开了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忍辱》

什么是有漏与无漏种子

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无法理解

不要错解「恒顺众生」

什么才是成功的标准
明旸法师:出家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