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回转己之功德而施于众生,使往生净土。其意有二:(一)自佛回施予一切众生。(二)自一众生回施予其他之众生。[往生论...为“向去”之对称。即自昔日以来之意。祖堂集卷五船子德诚章载有“向来所议”一语。另于陶潜所著之挽歌诗中,有“向...(术语)舍余法而专行一法也。教行信证六本曰:专行者,专修一善,故曰专行。...亦名:五人以上僧自恣法 子题:僧自恣法白告、差受自恣人法、自恣五德、举罪五德、白僧自恣法、正自恣法 随机羯磨·...亦名:毗婆尸如来略戒经 子题:法体偈、忍辱第一道、第一道、佛说无为最、无为最、毗婆尸佛、婆沙佛、钵沙佛、羼提...(杂语)转犹言起。谓佛灭后经五百年像法之起时也。药师经曰: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名数)唯识论对于说万法为识之诸变而称八识为能变。分三种之次第说之。唯识论一曰: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别...(人名)又作须陀摩。国王名。译言普明。智度论四曰:昔有须陀须摩王,持戒精进,常依实语。晨朝乘车欲入园游戏,时...亦名:安居忘不受日 行事钞·安居策修篇:“问:‘遇缘出界,忘不受日,经宿,破夏不?’答:‘诸部无文。五百问云...亦名:在俗从非亲尼取食戒缘起 含注戒本·四提舍尼法:“佛在舍卫,世俭谷贵,饿死无限。莲华色尼,着衣持钵,入城...为四向、四果之并称。又作四向四得、四双八辈、四果向,或称八补特迦罗(巴 attha-puggalā dakkhineyyā)、八贤圣...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
问: 法师您好,我是一个愚昧的人,佛说有三世因果,人有前生后世,可是我记不得前生,也看不到后世。我觉得前生和...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农夫耕种有三种需要随着时节来进行的工作,哪三种呢?就是耕田、溉...
以前我有个毛病,很喜欢对别人下结论,就是评价某人怎么样,是好是坏。这都是不好的习气。人就容易犯毛病,喜欢评论...九华山有位老尼师,年纪已136岁,身体健朗,从出家至今,从不讲任何闲话,开口闭口一句阿弥陀佛; 有人问她话,若有...
有一天,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贤者阿难从座位起身,将衣服理顺后,长跪合掌,禀白佛陀:世尊!请问您与阿若憍陈如等...
一、 岑老居士曾和虚老爬山。岑老居士说他:虚老洗澡不多,数日换衣服一次,而身上并无一点难闻气味。 的确,后学曾...
在印光大师的《文钞》当中,他说:有些人他越用功,佛念得越多、拜佛越多,他的烦恼反而更重,瞋心、慢心更重。印光...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 一日遇著一位行脚僧到那里挂...
大圆镜智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大圆镜智】唯识宗所立四智心品之一。修唯识行者,在第十法云地满心,金刚喻定现前——即证得佛果时,此时第八识永断世间二障随眠,舍弃异熟识,证得大圆镜智。大圆镜是譬喻,谓此智离诸杂染,自性清净,显现万德万之境界,如大圆镜。《心地观经》卷二曰︰‘转其异熟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相,如是如来镜智之功,能现众生诸善恶业,以是因缘名大圆镜智。’《成唯识论》卷十曰︰‘大圆镜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行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纯净圆德现种依持,能现能生身土智影,无间无断,穷未来际,如大圆镜,现众色象。’
上篇:大菩提 | 下篇:大种 |
即日、月、火、水、木、金、土等七星。宿曜经卷上载,七曜之精升天,放射光芒,其灵则降下,司人间之善恶吉凶。七者...
回施
向来
专行
自恣五人以上僧法
第一佛略教偈
像法转时
三能变
须陀须摩
安居忘不受日开制
村中取非亲尼食戒缘起
四向四果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不记得前生并不意味着前生不存在
时节因缘成熟,自然不起烦恼

为什么不能随便去评论别人
能守住口业,则成佛一半

佛陀与五比丘的因缘

虚云老和尚晚年的几个小故事

为何越修烦恼反而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