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中谛,即有就是空,空也就是有,圆融而无碍,不偏于一边。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六现观与七作意相摄】 p0312 瑜伽七十一卷七页云:问:六现观,七作意,(谓了相等。)为六现观、摄七作意?为七...(故事)西域记十曰:陈那菩萨者,佛去世后承风染衣,智愿广大,慧力深固,愍世无依,思弘圣教。以为因明之论,言深...(真言)转法轮菩萨摧魔怨敌法曰:欲诵此十字佛顶真言,先当结印,印以二手内相叉为拳,二大指入掌,二头指各屈,拄...【于食无有厌足所作过患】 p0753 瑜伽二十三卷九页云:云何于食无有厌足所作过患?谓诸国王剎帝利种、位登灌顶...【第四静虑近分】 p0967 显扬二卷四页云:如经中说:卽于此身、清净心及洁白心、意解遍满具足住者,是谓第四静虑近...梵名 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凡六百卷。略称大般若经。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五至七册。“般若波罗蜜”...日本最古之阿弥陀佛坐像。座落于镰仓长谷高德院(净土宗)。大佛曾多次改铸,初为八丈余木像,遭大风损毁,复改铸金...(术语)法相宗所立五种性之一。具本来唯一之缘觉无漏种子者。唯修缘觉之因,证缘觉之果,不更进求佛道。谓之定性缘...(术语)大日经二入真言品偈曰:我觉本不生,出过语言道,诸道得解脱,远离于因缘,知空等虚空。此五句如其次第说五...东晋时期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之首。本无之说,广义言之,几可为般若学之别名。魏晋以来,持之者多,各出异义,多为般...(杂名)高丽版大藏经之略称。...(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在《圆觉经大疏》中说:以一切种智释圆明。我们讲的《华严金狮子章》,就是圆明、圆满、满教。 贤...
傅大士云: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现在我们要救世界、要救人类的未来,只有三个条件:一个条件是要有智慧、一个条件是要有慈悲的心、另外一个条件是要...
中风的原因有很多,用现在医学的眼光看来,中风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脑血管破裂,另外一种是脑血管阻塞和痉挛。按照...天地间 自古来 淫为罪 万恶首 古圣贤 最先戒 一失身 难再回 破门窗 保皇嫂 大义气 圣德传 流千秋 人邪...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两个人因为才华都很高,往往为了谈学论道,互不相让。这天吃饭的时候,刚好看到一...
《史记》中记载,戚姬是汉高祖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他们的孩子如意,被封为赵王。 汉高祖非常喜欢赵王如意,到了他...
今天我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们到这里参加打七是来种善根,想在这个道场开悟、了生死,一下子是不可能的。你有这个念头...
中道第一义谛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中道实相 | 下篇:中随烦恼 |
吾人的心识领纳外境时所产生的五种感受。 一、忧受,即在意识领纳违情之境时所产生的忧恼感受; 二、喜爱,...
六现观与七作意相摄
入定作论
十字佛顶印真言
于食无有厌足所作过患
第四静虑近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镰仓大佛
定性缘觉
五大字义
本无宗
丽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只因众生有生死,佛才讲涅槃

万般将不去,唯有早念佛
圣严法师《安定人心责无旁贷》

【推荐】邪淫纵欲导致中风的现世报
戒邪淫三字经
虱子是什么做的

福和祸、怨和亲都是无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