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天名)Vaiśravaṇa,又云多闻天。四天王中毗沙门天之王也。在佛教中为护法之天神。兼施福之神性。法华义疏云:此...(术语)见思尘沙无明三惑融镕于一心之意。又曰同体三惑。止观辅行六之三所谓见思尚乃即是法性,岂有尘沙在见思外,...五相具备而成就佛身的观法。菩提心论说: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刚心,四是金刚身,五是证得无上菩提获金刚...(行事)译曰和集。道俗相集为佛事之供养也。西国于安居竟日,道俗云集,为大法乐,名为三摩近离。见寄归传二。...梵名 Buddha-savgīti。凡二卷。略称要集经。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记述佛陀于王舍城旁帝树石室中入定...【二种上流】 p0025 如上流中说。 二解:集异门论十四卷九页云:复次上流略有二种。何谓为二?一者、行色界...(名数)天台观行疏就佛而判六即:一、理佛,即理即位之佛,于三恶之众生身,无一毫之修善,唯具佛性者。二、名字佛...欲望、欲求,亦即引起人们贪爱的心。欲有正欲和邪欲,正欲是追求真理,邪欲是贪爱五欲。...指(一)正观音,(二)千手观音,(三)马头观音,(四)十一面观音,(五)准胝观音,(六)如意轮观音,(七)不空罥索观音,(...【威仪所作变异】 p0884 瑜伽三十四卷六页云:云何寻思内事威仪所作变异无常之性?谓由观见或自或他行住坐卧随...谓于修行过程中,已证得不退转之情形有四种之别。(一)慈恩大师窥基所立之说,即:(一)信不退,指“十信位”之中,第...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
古人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死难了。我们很幸运得到人身,生在中国,听闻佛法。不幸的是,自己惭愧业...
在劫初时期,世界将要形成之时,福报将尽的光音天天人,化生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以欢喜为食,全身光明,以神足通自由...
明色阴相 首先看色阴─就是一切的物质世界,包括内在的根身、外在的山河大地、草木房舍等等,都叫色阴。 体因想生 ...问: 师父,刚才说到念佛消除业障,有的人念了很多佛号,但是仍然会有生病、烦恼,或遇到种种障缘,这是因为他没有...
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若不信有阿赖耶识,皆不得成。 这个地方是约着死亡的时候。即将死亡的时...
人生一世,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将会是与众不同,做个真诚善良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别人真不真诚,善不善良你不...
素食并不必然成为健康饮食。吃素同样有营养平衡问题,如果搭配不当,不仅不能得到足够的营养,也不一定会降低疾病的...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忏悔」一词,是中国佛教特有的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文并没有「忏悔...
庸人
【释氏要览】
音义云。谓常愚短。心不节慎。口无法言。恶人为友。此名庸人。
上篇:预修斋七 | 下篇:欲 |
(术语)念佛三昧之美称也。念佛者即三昧中之至宝,故名宝王三昧。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九曰:善男子善女人!虽能以...
毗沙门天
一心三惑
五相成身
三摩近离
诸佛要集经
二种上流
六即佛
欲
十五尊观音
威仪所作变异
四不退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推荐】念念不忘往生西方的大事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我们的色身从何而来
念佛能消业障,为什么还会遇到障缘

在生命相续中,阿赖耶识是非常重要的

让善良的心与生命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