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相具备而成就佛身的观法。菩提心论说:“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刚心,四是金刚身,五是证得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二种之烦恼。(一)根本烦恼与随烦恼。据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载:(一)根本烦恼,即无明惑。此根本无明之惑,能出生一切...瑜伽师地论说,一个修福的人,视其福业的多寡,而决定他投生到下列的八种地方去,即人中富贵、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即楞伽经卷三所说之“相”与“非相”、“因”与“果”、“我”与“无我”、“人”与“所修法”,皆各平等,无有高低...(名数)第六意识有十名:六识,意识,攀缘识,巡旧识,波浪识,分别事识,人我识,四住识,烦恼障识,分段死识是也...【应离功用无颠倒智】 p1401 世亲释四卷十一页云:应离功用无颠倒智者:谓能了知若如是义,如所显现,卽是实有;离...百者,概称其数之多;非者,指非有、非无等种种否定。又称四句百非。谓一切字语皆非实在。意在拂除众生之迷执,令悟...大乘之人所信理上有三,所信事上亦有三,即是三大: 一、体大 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 ...(杂语)Tuṣāra,又作都沙罗,译曰霜。华严经七十八曰:兜沙罗色光明。慧苑音义下曰:兜沙罗色,具云兜沙兜罗色。...八种能引发胜知胜见以便舍弃贪爱的禅定,因它是引发胜知胜见的依处,所以叫做胜处,即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有色...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阿那含,华译为不还,意即修到了此果位的人,便不再来人间受生死了。...(名数)四魔又加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之四为八魔。是前四为凡夫之魔,后四为二乘之魔也。涅槃经二十二曰:八魔者,所谓...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
菩萨谓查母曰:汝何不勤勤念佛?答曰:因添儿孙,时常抱持,恐有不净。菩萨曰:汝谓不净念佛,恐怕有罪,不知不念佛...
富贵、贫贱,这种因果是跟你的善恶业力直接关联的,这种报应是如响应声。你对山谷里大喊一声,马上回音就过来了。你...
在整个修行当中,必须把你的想像跟感受切割。如果你要修行的话,你的想法不能从感受而来,因为感受所带动的想像,往...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就是,这一生,无论你过得得意还是落魄,最后,都要死去。或者,您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作...
大家要注意,不能看到《观经》中的下三品往生说,反正造了恶业,临终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往生,那我就放心了,我就可以...人一旦受情绪控制,就会戴上有色眼镜,看不到真实的世界。 古波斯诗人萨迪说过: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可以这...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善于补人之过,容人之短,体现出一种人格魅力。 宽容是理解、沟通的桥粱。不懂...
今天接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四祖道信大师说:略举安心,不可具尽,其中善巧,出自方寸。上面讲过的话,都是...
五相成身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五家所共 | 下篇:五停心观 |
(术语)真实之明慧也。法界次第上之下曰:行者虽修观照,真明未发。...
二烦恼
八福生处
四种平等
六识十名
应离功用无颠倒智
百非
三大
兜沙罗
八胜处
三果
八魔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如不念佛,每日造作获罪无量

知天命就是知因果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推荐】往生净土不能存侥幸心理
控制情绪是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