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念佛三昧之美称也。念佛者即三昧中之至宝,故名宝王三昧。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九曰:“善男子善女人!虽能以上一切世界盛满七宝众具,供施一切众生,功德虽广,然故不及前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此三昧宝王名字。”宝王论下曰:“法华三昧者,念佛三昧也。是以如来名此胜定为三昧宝王,为光明藏。为除罪珠,为邪见灯。”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1201)宋代僧。四明(浙江奉化)人,俗姓潘。尝学于明州宝林寺。精究三观十乘之旨。修法华忏法达二十七年。与...【灭想】 p1211 发智论一卷十九页云:云何灭想?答:诸余顺结法断诸想解,名灭想。...(真言)具名佛顶尊胜陀罗尼,尊胜佛顶尊之陀罗尼也。帝释天,悯善住天子有从今受七度畜生恶道身之业因,诣祇园精舍...【法施设建立】 p0763 此声明处六相之一。瑜伽十五卷二十一页云:云何法施设建立?谓名身、句身、文身、及五德...(术语)报身卢舍那佛所坐之莲华也。梵网经下曰: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七觉支】 p0052 瑜伽二十九卷十一页云:此复云何?谓七觉支,诸已证入正性离生补特伽罗,如实觉慧,用此为支...四十五卷。清代僧白岩净符编。康熙三年(166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五册。编集自佛祖至南岳下三十三世、青原下三...为梵语 ?arīra(舍利)之意译。即依戒定慧而薰修,圆寂后留全身或碎身之身骨,永获人天供养。(参阅“舍利”3495)...【业为等无间法】 p1220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业为等无间法云何?谓若法、心为等无间。...(术语)合左右十指之爪也,同于合掌。印度之敬法。法苑珠林二十曰:律云:当令一心合十指爪掌供养释师子。...【无痴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无痴,是明达事理,不为迷惑。《成唯识论》曰:‘云何无痴,于诸理事明...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这也是众生根机陋劣的原故,才力簿弱,知行不能兼顾,往往越是聪明颖悟知...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本性,众生本具,诸佛所证。因为一念的妄...一、舍小智小仁小勇 大家都知道佛法难闻、难遇,闻到佛法能修行也很难。在无数人中,诸位总算有幸闻到佛法,也有信...
自杀的人一定是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是无明的人,是愚痴的人,是糊涂的人,是迷惑颠倒的人。 不论他们有怎样的...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身出家。 有人说,这两位是,他们的境遇有其特殊性,毕竟他们...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假设没有第七意识,你会说:那我为什么会有欲...
到东林寺坐诊近半年,见了许多因念佛而身心受益的同修。东林寺的经历于我而言,既是治病亦是学习,一方面是医学上的...
宝王三昧
【佛学大辞典】
上篇:宝王 | 下篇:宝王如来 |
全一卷。宋代知礼(960~1028)撰。本书旨在依摩诃止观及法华三昧仪,以阐明法华三昧之要领。然其所述修忏要旨非仅...
了宣
灭想
尊胜陀罗尼
法施设建立
千叶台
七觉支
宗门拈古汇集
骨身
业为等无间法
合爪
无痴心所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善人杨自惩的故事

学佛人不应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妙莲老和尚:大智大勇

自杀的人一定是愚痴糊涂人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