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云。今见哀孝之家比丘筵上。放情语笑谈说世事。实为俗嗤仁者宜忌之。
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梵名 Pacatantra,意为“五篇之教训故事”。又称五卷书。为印度古典文学寓言集。以梵文写成,最早之原本已不传,作...何等为四?谓有苾刍。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第一。为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故。起欲发勤...全一卷。五代僧法眼文益撰。又称法眼禅师宗门十规论、净慧法眼禅师宗门十规论。略称十规论。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新译作寻伺。觉,寻求推度之意,即对事理之粗略思考;观,即细心思惟诸法名义等之精神作用。二者皆为妨碍第二禅以上...(术语)常曰教化,教人转化恶为善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从佛受化。又曰: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华严经疏五曰:化...指金刚童子之仪轨,即佛说无量寿佛化身大忿迅俱摩罗金刚念诵瑜伽仪轨之略称。 p4036...何等等流无记?谓变化心俱生品...【四如实智】 为‘四寻思观’的对称。指唯识宗于其加行位中,由名、事、自性、差别等四寻思观所引发的四种正智。即...【非有法语】 p0714 瑜伽八卷十三页云:显秽染故;名非有法语。...(术语)众生迷失真性,于一切虚妄之境界同受苦乐也。...(术语)四魔之一。烦恼能恼乱身心,障碍菩提,故名为魔。...佛说盂兰盆经...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问: 在净土的众生还造孽吗?阿弥陀经中说净土世界的人也在供养佛,他们除了香歌舞乐和供养佛外,还干点什么?净土...佛经记载,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海底龙宫正入甚深禅定,他化自在天的二位魔女,因爱恋世尊,来到佛陀禅定之处,以各...
目前须谨防两种误区:一是说末法众生是持不了戒的,阿弥陀佛对五逆十恶的罪人都能救,所以我不持戒,也能往生;二是...问∶ 怎样断烦恼? 慧律法师答∶ 断烦恼比较难的并不是贪着境界,而是宿世的习气。比如∶财、色、名、食、睡,地狱...什么是宽容?宽容是宽大有气量,原谅不计较他人。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茫茫...
佛陀在楞严经中跟末法众生说:假设修行人不断大妄语,虽然他广修禅定、智慧,乃至于修种种的福德,就好像一个人去刻...
一、主敬: 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
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夏天到了请收起您的性感。 进入寺院注意的事项: 1,任何容易引起别人邪思邪念,引发情欲...
言语避讳
【释氏要览】
律云。有长者。先世压油为业。请善法比丘斋。有小不惬。便讽云食味甚好。唯少胡麻滓。既触讳长者遂不悦。佛于是制戒(凡赴请。必先问宾宅中所讳)僧祇律云。斋家。慎勿喧笑。及交头杂说。妄谈世事
上篇:一身 | 下篇:悬香 |
(术语)佛菩萨清净三昧之总称。三昧者禅定也。...
五怛特罗
四正胜
宗门十规论
觉观
化
俱摩罗轨
等流无记
四如实智
非有法语
同分妄见
烦恼魔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净土的众生每天都在干什么
五辛为什么不能吃

净土法门应谨防两种误区
怎样断烦恼
种植宽容,收获感动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墙角的,因为正好修行

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