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论云。为应化身。及如来一切功德所依故。名法身也。
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经名)说无垢称经之略名。玄奘译维摩经之经题也。...据华严经疏卷二载,依众生成佛种性之不同,而分为五,即:(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指根性不定。谓不定性者若近声闻...四句者,谓于所问作四句答。如有问言,若成就眼根亦耳根耶,设成就耳根亦眼根耶,应四句答,初句,谓聋者眼根已生不...宗,为所崇尚之教旨;门,为通入之义。据宗门十规论自叙载,于无言中勉强显其言,于无法中勉强存其法。宗门一词,宋...觉,觉知;触,接触。由接触而认识之意。又坐禅时,触机缘而感得自心之真实体,亦称觉触。[莹山和尚传光录第四祖优...(杂语)疑问之辞,如言何也。祖庭事苑一曰:什么当作甚么,甚么问辞也。什杂也,非义。摭言曰:韩愈皇甫湜一代龙门...俱摩罗,梵名 Kumāra。意译为童子。又作鸠摩罗天、鸠摩罗伽天、拘摩罗天。护世二十天之一,即初禅梵王,其颜如童子...大乘补特伽罗者,谓住菩萨法性若定不定性是利根,为求解脱一切有情,发弘大愿修无住处涅槃意乐,以菩萨藏为所缘境,...【四加行位】 即加功用行之意,乃针对正行的预备行。《成唯识论》卷九载,接近见道的四善根位,特称加行。四善根位...【非有喩语】 p0714 瑜伽八卷十三页云:引不相应为譬况故;名非有喩语。...(术语)俱舍七十五法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之第三。使诸法相同之因名为同分。是为一实法,由有此实法而使物同也。此有...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
临终关怀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世间法,陪伴临终人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让一个生命减少临终前的疼痛,死的尊严而安详。...一、持咒 修行路上要找到跟自己相应的法门很不容易,并且修行就是要修得与法相应,修得有效果,这最要紧。个人过去...
传统大德们怎么弘扬,我们怎么去做。所以说宁信古人不可信今人。今人如果说他是一个大彻大悟,已经具足这个慧眼的话...问∶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慧律法师答∶ 看破,有两个角度∶第一,观不净、苦、空∶你想想看,这个色身从小到...去同事家玩时,同事正在打电话。只见他拿起电话,拨了号码旋既放下了听筒。过了三分钟,他又重新拨号码。这次电话通...
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当时提婆达多虽亦从佛出家,却为名闻利养蒙蔽心性,造作三逆罪:...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害的烦恼,就是嗔心! 《菩萨戒》里面说:一个菩萨贪吃、贪睡...
修道人有几点应注意: 一、忌: 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知道的或不知道,妄加判定。心意识不能了解的,妄言无,或没有、...
一身
【释氏要览】
唯就法身也体依聚义。名身
上篇:畜生因 | 下篇:言语避讳 |
(术语)菩萨起四弘誓愿,上求菩提,下济众生也。完具此上求下化之二者,名为大菩提心。往生要集上末曰:总言之愿作...
无垢称经
五性成佛
四句
宗门
觉触
什么
俱摩罗天
大乘补特伽罗
四加行位
非有喩语
同分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临终助念必须谨记三大要点
首愚法师关于修行的开示

本愿念佛,不是信了随缘念念就能往生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孝心只需三分钟

善求与恶求

【推荐】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