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物名)饰以宝玉之天盖,佛菩萨及讲师读师之高座上所悬者。维摩经佛国品曰: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精,与五百长...(地名)Vimalā,江名。译无垢。翻梵语九曰:毗摩,应曰毗磨罗,译曰无垢。善见律十二。【又】(天名)Vimalā,译...(术语)超越念虑之境界也。五教章上之三曰:顿教者,言说顿绝,理性顿显,解行顿成,一念不生,即是佛等。顿教为华...又作无二、离两边。指对一切现象应无分别,或超越各种区别。据大乘义章卷一载,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为三十三观音之一。相当于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载(大九·五七中)“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邪见圆满五相】 p0673 瑜伽五十九卷十五页云:何等名为邪见五相?一、有愚痴心。谓不如实了所知故。二、有暴...(杂语)三处之玄关。就法门而言。...谓焚香与燃灯。释惠洪之诗:“一室香灯梦寝余。”谢枋得之圆峰道院祠堂记:“朔望有斋馔,晨夕有香灯,如士大夫之奉...十不二门之一。众生诸佛和依报等为外境,自己的心法为内境,观察此内外二境而使之互融,入不二之妙,名内外不二门。...(术语)Prakāśamati,沙门名,译曰照慧。见求法高僧传二。...(名数)持地经立六住以摄菩萨之行位,此六入所证之位,皆不退失,故名为住:一种性住,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不改...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龙藏本)...
常有人问命运以及如何解除如此痛苦的人生的问题。在日记《堪忍世界忧苦多》里面,把四祖道信大医禅师的解决问题的办...(一)五戒是良师 一、众生受戒入佛位 诸位善男子、善女人:你们发心回山求受三皈五戒;皈戒的目的是要在世间上做一...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 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一个肩挑黄金...问: 临终时,怨家债主为什么不会化作阿弥陀佛的形象? 大安法师答: 临终的时候,你如果是一个念佛的心,不论是你...
以下总结这一段,如果你听懂了,对于禅净双修的修学方法你就很清楚了。 现前一念之心,无性缘生,缘生无性者也。惟...
如果你看《弥陀要解》,你就会知道,我们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三种力量出现,缺一不可。这三种力量都跟智慧有关...
烦恼如屋笼罩众生 假如我去问一百个人,你有没有烦恼?我相信,这一百个答案都会是:有。包括我。 我曾经被许多烦恼...
无自性
【阿毗达磨辞典】
如方广分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依何密意说?谓无自然性故,无自体性故,无住自体故,无如愚夫所取相性故,复次于遍计所执自性,由相无性故,于依他起自性,由生无性故,于圆成实自性,由胜义无性故。
上篇:现见 | 下篇:现量 |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施衣开者,有二义利:一、为济比丘。待形须立,施时不取,后须难得;恐非理乞,损业恼他。二...
宝盖
毗摩
一念不生
不二
普悲观音
邪见圆满五相
三关
香灯
内外不二门
般迦舍末底
六种住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堪忍世界需放下
妙莲老和尚《五戒是良师》

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
放下即自在
临终时冤亲债主为何不会化作阿弥陀佛形象

道场在哪里?就在一念清净自性中

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这三种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