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凡八卷。日本菩提华祥瑞(1750~1823)撰。略称曼荼罗便览、诸尊便览。就现图两界曼荼罗,分各尊之梵号、密号、种子...【涅槃是非学非无学】 p0932 发智论二卷二页云:涅槃当言学耶,无学耶,非学非无学耶?答:涅槃应言非学非无学...亦名:盗僧物结罪最重 子题:盗通三宝僧物最重、施僧得大果报、五逆四重佛亦能救盗僧物者佛所不救、三藏法师还债事...(人名)讳允炆。明太祖之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即建文帝也。燕王迫金川门,帝将自尽。王钺曰:先帝升遐时,附一箧,...(一)唐代僧。生卒年不详。河南荥阳人,俗姓张。曾投僧那门下参禅。贞观十六年(642),任洛州(河南)会善寺住持。...(天名)Amagadha,译为无害毒。帝释名。法华玄赞二曰:能天帝,过去字憍尸迦,此云玺儿,名阿摩揭陀。此云无害毒,...梵语 danda,巴利语同。又作檀荼、檀陀、但荼、单驮、单拏、娜拏、难拏。或作檀拏幢、檀拏棓。意译为杖、宝杖、策杖...又称十六神我。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执我之心历诸缘,而有十六种知见之别。即:...【有情缘慈】 p0544 如三种修四无量中说。 二解 如慈有三种中说。...(术语)观法之部分。止观五上曰:禅有观支,因生邪慧。逸观于法,僻起诸倒。同十上曰:如是见慧从何处出?由禅中有...(图像)同秘要品曰:矜羯罗,形如十五岁童,着莲华冠,身白肉色,二手合掌,其二大指与头指间横插一股杵,天衣袈裟...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晚课蒙山施食仪...优婆塞戒经...
赤裸裸的戏谑 用什么方法整的?答:文艺作品。 大家看看,最近这些年来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小说、电影、电视剧、戏剧...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的观法,唯识的观法,我们先看第一段: 一、总说。学唯心识观...
在佛教的历史上,从印度到中国,对弘扬大乘佛教贡献最大的当属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这两位菩萨都是佛陀在经典中授记...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心性是同。举凡三乘六凡,如来视之,皆如一子。何以故。以其皆具佛性,...
有人说,受了戒就有了束缚,而且还有犯戒的危险,犯戒又要堕落,所以还是不受为好。 事实上戒律不是用来约束我们的...从前,在遥远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主人、他的女仆,以及一头公羊。宁谧如田园诗般的乡间生活,却被一个小事件给破坏...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个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阿修罗是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无端或容貌丑陋。他住在天上、海中或山上。性情傲慢,脾气暴躁,好打斗争胜。...
建立八无为
【阿毗达磨辞典】
如是建立八无为中,当知所依差别故,分析真如假立三种,不由自性故。善法真如者,谓无我性空性,无相实际,胜义法界。何故真如说名真如?由彼自性无变异故,谓一切时无我实性无改转故说无变异,当知此则是无我性,离二我故。何故复说此名空性?一切杂染所不行故。所以者何?由缘此故能令一切诸杂染事悉皆空寂,虽复有时说有杂染,当知但是客尘烦恼之所染污。何等名为客尘染污?谓由未拔所取能取种子故,令依他性心二行相转,非法性心,以诸法法性自性清净故。何故复说此名无相?诸相寂静故。诸相者,谓色受等乃至菩提,诸所戏论,真如性中彼相寂灭,故名无相。何故复说此名实际?无倒所缘故。实者,谓无颠倒,此处究竟故名为实际,过无我性更无所求故。何故复说此名胜义?最胜圣智所行处故。何故复说此名法界?一切声闻独觉诸佛妙法所依相故,如善法真如,当知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亦尔。虚空者,谓无色性,容受一切所作业故。无色性者,谓唯违于色,无性相法意识境界,是名虚空。意识境界者,谓法界摄故,唯违色言,为别受等共有真如择灭非择灭无常性等,虽兔角等亦是无性,然彼不与诸法相违,以彼唯是毕竟无故。又兔角等非唯违色,由与受等诸法共故,是故唯说与色相违无性相言,为别受等无色之法。何以故?受等自体是有性相非无性相故。
上篇:见道 | 下篇:结 |
(术语)邪念私欲,耽于女色也。行宗记二上曰:邪私者耽女色也。...
现图曼荼罗诸尊便览
涅槃是非学非无学
大盗戒盗僧物结罪最重
应文
慧满
阿摩揭陀
檀拏
十六知见
有情缘慈
观支
形像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被现代人「整惨了」的和尚

世界是你内心的影像

从龙树菩萨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