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谓回转方便之大乘心而归入一佛乘。又作回大入一。据法华经卷二譬喻品所载,长者以羊车、鹿车、牛车等三车予其三子,...【得果初】 p0994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五卷一页云:得果初者:谓得阿罗汉果初尽智时。...亦名:自然界体 子题:随分自然、异界自然、比丘随游行处有纵广自然界、自然界中不定方圆、方圆 行事钞·集僧通局篇...(人名)Gopikā,又作瞿毗耶,瞿比迦,瞿波,瞿婆(憍昙弥)(乔答弥)。译曰明女,守护大地。舍夷长者之女,悉达...说一切有部将律仪(即防护)分为三类:(一)别解脱律仪(梵 prātimoksa-sajvara),又作别解脱戒。即欲缠戒,为八众...【自他作苦乐等俱不可记别】 p0604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三页云:复次由二因缘,自作苦乐,不可施设,不可记别。如...一、段食,分分段段嚼碎而食,这是指寻常之食物; 二、触食,指六识接触可爱之外境时而生喜乐,以长养身心; ...(术语)小乘之涅槃也。非伪故云真,离相故云空。是无一物之偏真单空也。行宗记一上曰:真空者即灭谛涅槃,非伪故真...梵语 upāsaka-sajvara。音译作邬波索迦三跋罗。乃别解脱律仪之一。又作近事拥护。指近事所受持之五戒。亲近诸善法...【谄】 p1342 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心不正直,不明不显,解行邪曲;故名为谄。 二解 显扬一卷八页云:谄者:谓为欺...又称芒鞋。古代僧侣于行脚时所著之鞋。故亦称僧侣行脚时所须之旅费为草鞋钱。景德传灯录卷八南泉普愿章(大五一·二...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
怎么知道你的内心的世界善业比较强,还是罪业比较强?有两个判断方法,第一,你静坐观心,静下来,所有的事情都静下...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 现在我们也知道,爱护他人的心,对我们是非常...
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谤三宝说者。犯轻垢罪。 为利养、倒说今天倒说相似佛法的,遍...
问: 佛是无念,此无念是完全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净界法师答: 完全没有念头,你这个不是无情众生吗?佛法不...一诚长老说,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比如佛教说的放生就是培养慈悲心。按照佛教经典原本的解释,慈和悲是分别从...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和一切的科技发明,其实都在解决人类共同的问题。当我们要寻求任何一项答案,相对也必须付出同等...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寺披剃出家,因为听说清凉山的种种胜境,于是带了简单的行囊钵...
慧解脱补特伽罗
【阿毗达磨辞典】
慧解脱补特伽罗者,谓已尽诸漏而未具证八解脱定,唯究竟断慧,所对治烦恼障故。
上篇:集谛体相 | 下篇:嫉 |
(术语)有部之所立。虚空之外,别有空界,眼可见,门窗口鼻等内外之窍隙是也。既为眼可见,故附色之名,而谓之空界...
回大入一
得果初
摄僧自然界体
瞿夷
三种律仪
自他作苦乐等俱不可记别
九种食
真空
近事律仪
谄
草鞋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如何判断自己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如果很在意你的未来,那你应该学吃亏

祖师大德的戒淫法语

宁肯老僧堕地狱,不把佛法作人情

「无念」是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

苦也有五种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