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九十三卷二十三页云:复次由二因缘,自作苦乐,不可施设,不可记别。如是他作、俱作、俱非所作、无因而生、当知亦尔。云何为二?一者、诸行如前所说无作用故。二者、有余作者有情、不可得故。此中诸行无作用故;此受此领,自作苦乐,不应道理。又彼有余作者有情不可得故;余受余领,不应道理。受所渇爱,摄受他受亦不应理。有诸缘故,诸受得生;故无因生,亦不应理。是故远离前之三种恶因论边,后之一种无因论边,觉了如前中道行教,勤修正行,能尽众苦。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憍赏弥】 西域记云:旧云拘睒弥,讹也。中印度境。...(书名)八卷,黄檗宗性幽编,隐元重修。搜录黄檗山万福寺之起原沿革,及境内一切事迹者。且记希运至隐元之法系等。...【实有九种】 p1272 此胜论师义。唯识述记五卷七页云:实有九种。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五、空,六、时...梵语 dvitīya-dhyāna,巴利语 dutiya-jhāna。新译作第二静虑。为四禅之第二。具有内等净、喜、乐、心一境性等四...(术语)Kṣetra,一国土也。刹,掣多罗之略名。译作土田。一佛济度之境,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刹。见名义集七。...【非学非无学见与非学非无学智】 p0722 发智论七卷十七页云:云何非学非无学见?答:眼根、五见、世俗正见。云...【明增定】 菩萨四加行位中,于暖位所得的禅定。《成唯识论》曰:‘依明增定,发上寻思,观无所取,立为顶位。’明...(杂语)谓日常之生业也。楞严经长水疏一下曰:一心真如,及生灭相,无二无别。即三明一,即一论三,故得治生产业皆...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第三个十位名十行,因菩萨经十信十住,已成佛子,满足自利,复须长养利他功行,故名十行,亦名...(人名)青社人。姓李氏。于妙相寺试经得度,习百法论。一日叹曰:三祇途远,自困何益。乃入京师听华严尝读法慧菩萨...巴利名 Abhayagiri。音译阿跋耶祇厘。全称阿跋耶祇厘毗诃罗(巴 Abhayagiri-vihāra)。系位于锡兰旧都阿[少/兔]罗...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观自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众生无始以来,由一念无明烦恼的执著,才有色、受、想...
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禅宗有一位祖师说:快乐无忧,是名为佛,但是我们时常都不快乐,所以一直不能成佛,那怎么办呢?...
问: 法师,经常做很多梦,是不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妄念太多了? 大安法师答: 常做种种杂七杂八的梦,确实是说明你的...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 威仪动静...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四处打听,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念佛的一个总的原则:不管是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还是默念,一定要在心里念得清清楚楚...
佛经中常出现佛的常随众大比丘僧千二百五人,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讲三迦叶,他们是三兄弟,老大是...问: 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吗? 大安法师答: 佛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所谓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有...
自他作苦乐等俱不可记别
【法相辞典】
【自他作苦乐等俱不可记别】 p0604
上篇:自性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 | 下篇:自在常住能生世间不得成立 |
子题:刀兵劫、持不杀戒免逢刀兵劫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此中五兵,不起则已,起必加身;王者不获已而设。比丘义...
憍赏弥
黄檗山志
实有九种
第二禅
一刹
非学非无学见与非学非无学智
明增定
治生产业
十行
义青
无畏山寺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清定上师《心经开示录》

【推荐】改变价值观——执着变洒脱

经常做很多梦,如何念佛才能安眠

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感谢嫉妒者

印祖念佛经验之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