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谓摄一切有为之事相,归之于真如实性。在法相宗,判一切诸法之体性为“四重出体”,即摄相归性体、摄境从识体、摄假...【蕴界处差别三种】 p1454 杂集论五卷十一页云:复次蕴界处差别、略有三种。谓遍计所执相差别、所分别相差别、法性...(行事)胎藏三时,常事也,金刚界四时,是以此界取一切之物类四故也。四时者于平常之三时加半夜。...(故事)疑耀二曰:世但知佛书,自汉明帝时,始入中国。不知秦之先,中国已有其书。隋经藉志曰:其书久矣流布,遭秦...又作大力住持、大力无明。即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具有大力,能生起一切枝末之染法,而为大地万物之所依住,故称大力住...【三处教诫】 p0194 瑜伽八十八卷二页云:卽以如是记说神变为依止故;于其三处而为教诫。一、于行处现前境界,开许...(1840~1924)湖南沅江人,俗姓鲁。字涵虚。幼时多病,十二岁依月泉法师出家,受戒后曾自修多年。后至日本,住高野...尾觐难得迦,梵名 Vighnāntaka,意译为征伏障碍。为密教诸明王之中,用以对治毗那迦夜(意译障碍者)之尊。与军荼...(术语)随他意之异名。随顺于人情也。辅行曰:随顺物情,名随他意,亦名随情。...【执受及非执受差别】 p1031 瑜伽六十六卷十页云:复次略由五相,建立执受诸法差别。何等为五?谓初唯色,说名执受...(杂语)顺佛法之众也。即出家五众之总称。圆觉经曰: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寄归传一曰:若泛为俗侣...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由于这个无...
佛言:世间第一恶行是以杀生为主,兼摄余恶。一切众生,皆以命为本,是故一切众罪中,杀生最重,诸善行中,护生第一...一、禅悟成功 有一高僧,弟子问其成功原因,答曰:吃饭、睡觉。弟子思索多日不解其意,又问师傅:吃饭、睡觉怎么可...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相关规定。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问: 念佛号和诵经前是否上香?如果时间紧先不上香,念佛号诵经咒行吗? 仁清法师答: 上香、礼拜、穿上海青去诵经...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些建议。 宏海法师答: 学佛讲解行并进。解的过程,就是我们对...
学佛的想求解脱,我们知道,不想执著,不想烦恼,这么容易吗?离得开吗? 咱们比较而言,现在我们比社会上的人为名...
凡有阐扬净土者,平心和气读之。使扬禅抑净之心,无丝毫芥蒂。《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对于阐扬净土的经论,要平...
法处所摄色
【阿毗达磨辞典】
法处所摄色者,略有五种,谓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遍计所起色,自在所生色。极略色者,谓极微色。极迥色者,谓即此离余碍触色。受所引色者,谓无表色。遍计所起色者,谓影像色。自在所生色者,谓解脱静虑所行境色。
上篇:法证净 | 下篇:烦恼 |
【我执五失】 《俱舍论》卷二十九载,我执有五种过失,即:一、起我见及有情见,堕于恶见趣。二、同于诸外道。三、...
归性
蕴界处差别三种
饮食四时
佛经入中国
大力住地
三处教诫
海印
尾觐难得迦明王
随情
执受及非执受差别
法众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十法界:六凡与四圣

一切众罪中,杀生最重;诸善行中,护生第一
成功的秘诀
出家需要的条件与方法
念佛和诵经前是否应先上香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想求的求不到,想舍的又舍不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