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集论五卷十一页云:复次蕴界处差别、略有三种。谓遍计所执相差别、所分别相差别、法性相差别。遍计所执相差别者:谓于蕴界处中,遍计所执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数取趣者意生者摩纳婆等。于蕴等中,实无我等自性;但是遍计所执相故。所分别相差别者:谓即蕴界处法。由于此处,我有情等虚妄分别转故。法性相差别者:谓即于蕴界处中,我等无性,无我有性。由离有无相真如,用蕴等中我等无性无我有性为相故。当知此中,依三自性,及多分依数取趣无我理,说三种相。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名数)又曰五种坛法。言五种之修法也:一息灾法,二增益法,三降伏法,四爱敬法,五钩召法。出补陀落会轨。...即指真言密教。略称密乘。真言之教说,三密之法门,为甚深秘奥之乘教,故称秘密乘。大日经疏卷九(大三九·六七一中...又作皈命顶礼、归命礼。谓以至诚恭敬之身心顶礼三宝。归命,即将身心归投佛、法、僧三宝,是属意业之礼拜;顶礼,乃...亦名:[木*圂]朴戒 子题:都卢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亦有一师,当白四法,都卢成就;谓沙弥尼、六法、本法及大戒...【四大种与极微】 四大种之说,并不是佛教所创立的理论,印度古代哲学家,以地、水、火、风为宇宙的质料因。六派哲...(1888~1959)广东番禺人(原籍浙江),俗姓汤。字雪筠。又号九指头陀。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以能文善辩著称。...(术语)三藐三菩提,新译为正等正觉。法华玄赞二曰: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术语)尘为尘境,即三界之诸法。谓万法唯为阿赖耶识所作,识外无尘境也。真谛译摄论五所谓实无有尘,唯有识体显现...【到彼岸别障】 p0826 辩中边论上卷十四页云:于到彼岸,有别障者:颂曰:障富贵,善趣,不舍诸有情,于失德减...【悭】 p1293 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于资生具,深怀鄙吝;故名为悭。 二解 显扬一卷八页云:悭者:谓积聚希着为体。...(修法)修不动护摩,烧乳木八千枚也。立印轨曰:作护摩事业,应以苦练木,两头揾酥烧,八千枚为限。...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地藏十轮经...雨宝陀罗尼...
在这个世间,衰老是一个苦。我们的念头,念念的迁移生灭,就有时间的概念,这个时间是建立在我们的念头当中的。有一...
一是去医院看看,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看看哪些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方知人生在世,健康才是第一位重要的,失去了健康...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一期名今,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二约刹那名今,一念相...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
我们先谈一谈念佛的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如果不修习会有什么过失。 先看缘由。请合掌。请一位同学把它念一遍。 戊...《禅秘要法经》: 千五百岁后,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赞叹、宣说无常、苦、空、无我观者,多有众生,...
菩提心有本质上的差别跟作用上的差别,在本质上的差别就是世俗菩提心跟胜义菩提心。那么世俗菩提心是缘事相而发心,...问: 弟子最近在福州寺院看到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念佛真实义》等几本书,作者是台湾觉云居士。上网一查,乃知是萧...
蕴界处差别三种
【法相辞典】
【蕴界处差别三种】 p1454
上篇:触识所作变异 | 下篇:摄受徒众而不教授教诫等戒 |
(传说)寄归传一曰:频婆娑罗王,梦见一氎裂为十八片,一金杖斩为十八段。悕而问佛。佛言:我灭度后一百余年,有阿...
五部尊法
秘密乘
归命顶礼
尼受戒法中四法不可合受
四大种与极微
融熙
正等正觉
无尘唯识
到彼岸别障
悭
护摩八千薰修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人生的老苦与病苦

人生必看的「四个地方」

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
菩提心

念佛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
佛陀关于末法时代邪欲盛行的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