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八卷二页云:即以如是记说神变为依止故;于其三处而为教诫。一、于行处现前境界,开许如理作意,遮止不如理作意。二、于住处,遮止不正寻思,开许正寻思。三、于止观勤修行处,开许令断未断诸行,及令烦恼永得离系,而证涅槃。如是宣说,令从三处诸随烦恼,心得清净。谓从行处、住处、依处。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梵语 nāga,巴利语同。音译那伽、曩誐。八部众之一。群龙之首,称为龙王或龙神。一般谓龙为住于水中之蛇形鬼类(...【无法】 p1042 集异门论七卷七页云:无法者:谓所说语,越素怛缆,及毗奈耶,阿毗达磨,是名无法。...【名义二法更互为客】 p0590 显扬十六卷五页云:问:云何应知此是邪执?答:以二更互为客故。所以者何?以名于...(杂语)禅林之语。闭居养道念也。禅余内集曰:闭关守寂。又曰:闭关学道。...(杂语)止观七下曰:教门纲格。辅行七之四曰:纲谓纲纪,如纲之外围。格谓格正,如物之大体。...【无恼害乐】 p1061 瑜伽三十五卷二十页云:无恼害乐,应知略说,复有四种。一、出离乐。二、远离乐。三、寂静乐。...(术语)法身说法者,密教之常谈也。在于显教,以法身无说,报化有说为通途,唯台家之圆教,独云法身有说。言法身如...(物名)又作挂香。入香于囊,置之室内,以拂恶臭也。宋代禅僧用之。释氏要览中曰:四分云:比丘房内臭,佛许用香泥...(杂语)安养者极乐之异名。化生者极乐之往生有胎生与化生二种,而九品之往生人,尽化生于莲花中。是生于边地疑城(...梵名 Saddharma-pundarīka-?āstra, Saddharma-pundarīka-upade?a,凡二卷。印度大乘佛教论师世亲着,后魏菩提流...梵语 sakrdāgāmi-pratipannaka。又作斯陀含向。乃声闻四向四果之一。斯陀含果又称一来果,为声闻四果之第二,系已...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问:临济义玄禅师说:无事是贵人。我想他的意思并不是说养尊处优的人是贵人,而是心中无事、心无挂碍的人是贵人? ...
在《法华经》里面佛陀告诉我们,释迦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他来到这个世间,是为了一件大事情。那这件大事情...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
《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就是说,作为佛陀是福慧两足尊。他的智慧看到什么...
关于精进修行,外道都很强调这一点。有一个修仙道的,拜了一个老师。老师先给他一个木钻子,然后有一块很大的石头,...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 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说到,愚痴的苦,有六种之多: 一、不信因果 为什么会不信因果呢?就是因为愚痴的关系,所以不相...
三处教诫
【法相辞典】
【三处教诫】 p0194
上篇:三十三天 | 下篇:三时说教 |
(名数)一自性住佛性,真如之理,自性常住无有变改,一切众生,本有此性,名为自性住佛性。二引出佛性,众生必假修...
龙
无法
名义二法更互为客
闭关
纲格
无恼害乐
法身说法
悬香
九品安养之化生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
一来向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圣严法师《无事是贵人》

佛弟子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法华经》开示面对事情的三个态度

修行必须常行精进

在家念佛的三项事

人以爱欲交错,故心不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