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位于浙江余杭西北约二十九公里处。高约九六○公尺,周围约二十九公里,在天目山之东北峰,因以小径通于天目山而得名...【第三静虑根本】 p0967 显扬二卷四页云:如经又说:卽此身中,于一切处,无有少分离喜之乐所不遍满者;是谓第三静...亦名:忏夷残辨异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四分云,若比丘及尼犯波罗夷已,都无覆藏心,令如法忏悔。诸师废立,互有...(杂语)法华经序品曰:持净戒犹护明珠。梵网经偈曰:诸佛子!宜发大勇猛,于诸佛净戒护持如明珠。六度集经三曰:具...据众德三昧经卷三载,菩萨修道之三种无尽,称为三事无尽。即:(一)布施无尽,菩萨好为布施,乃至身命亦能施与而心不...【如来言音略有三种】 p0581 瑜伽七十八卷十八页云:世尊!凡有几种一切如来身所住持言音差别?由此言音,所化...1、专修和杂修。专修是专修一善;杂修是诸善兼修。 2、事修和理修。事修是注意事相的修法,如把作所善事念念于...(杂名)山形似马头,故名。增一阿含经三十四曰:去伊沙山更有山,名马头山。...凡十四卷。宋代从义撰。又作天台三大部补注、三大部补注、大部补注。收于卍续藏第四十三、四十四册。本书补注智顗之...【精进五相】 p1273 瑜伽八十五卷二十一页云:又由五相,发勤精进;速证通慧。谓有势力者:由被甲精进故。有精进者...据佛说兴起行经卷上、卷下载,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然因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无量苦报犹残余未尽,于成道后...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起一些重大的烦恼贪瞋痴,造一些杀盗淫妄的罪业。这种烦恼罪...
你的一切表现都和你的思想、语言、行为有很大的关系。你今天觉得你遭遇的一切很不好,那对不起,因为你以前有这个因...【弟子】 徒众对老师的自称。 【伽蓝】 1.僧伽蓝摩的简称,华译为众园,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亦即寺院的通称。...
或问: 念佛本极易之事,而成佛为甚难之事。佛道长远,经中所云,必经三大阿僧祇劫,勤修六度万行,方可得成。何以...一、因果的普遍性 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此举世亲知亲见...问: 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 大安法师答: 修学佛法,没有传...
三善十一者:言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著,作善为业。言有有具者,上一有字即三有之果,有具即三有之...
佛陀对于我们的劝诫,有两句非常重要的话──你一旦要修行,你要永远记住这八个字:内魔不生,外魔不起。 你在打佛...
病行差别
【阿毗达磨辞典】
云何病行差别?此有七种,谓贪行、瞋行、癡行、慢行、寻思行、等分别薄尘行,补特伽罗差别故。
上篇:遍趣行智力 | 下篇:遍知等门 |
(界名)四大洲之一。在须弥山东方之咸海中。其身形胜,故名胜身。俱舍论十一曰:东胜身洲,东狭西广,三边量等,形...
径山
第三静虑根本
忏波罗夷僧残辨异
明珠譬净戒
三事无尽
如来言音略有三种
二修
马头山
法华三大部补注
精进五相
佛十宿缘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临命终时无障碍该安立呢

发了不好的心就会感召不好的人
佛学常见辞汇(七画)

何以念佛即得成佛
印光大师《因果》
大安法师: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

用无贪来对治贪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