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众德三昧经卷三载,菩萨修道之三种无尽,称为三事无尽。即:(一)布施无尽,菩萨好为布施,乃至身命亦能施与而心不厌舍。(二)持戒无尽,菩萨护持禁戒,未曾违舍,见犯戒者怜愍悲哀,见奉戒者尊重爱敬。复以戒法化益众生,心不疲厌。(三)博闻无尽,菩萨思欲化他,博学一切经典,乃至谙练世间艺术,而心永不疲厌。 p55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凡十五卷。马鸣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又作大庄严论经、大庄严经、大庄严论、庄严论。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册。系广集佛陀...(术语)一味之实相为体,因果之诸法为用。法华文句三曰:体即实相,无有分别。用即立一切法,差降不同,如大地一生...【邪淫】 十恶之一,即在家者不可为的恶行之一, 以男性而言,指与妻子以外之女性行。又虽与妻子行淫,但行于不适当...【成就五相令善友性作信依处】 p0669 瑜伽四十四卷七页云:若诸菩萨、成就五相;令善友性、作信依处。令他远闻...(术语)于地轮方形中观 字之称。又云金刚座观。...指定心修善。为“散善”之对称。即修行观佛三昧等。就观无量寿经所说之日观、地想观、真身观、中辈观、下辈观等十六...子题:驱乌沙弥、应法沙弥、名字沙弥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有三品。从七岁至十三,名 驱乌沙弥 。从十四至十九,...(神名)二十八部众之一。为千手观音之眷属,拥护行者之善神也。但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所出之二十八部众中。缺此...【知恩报恩】 p0818 瑜伽四十卷九页云:又诸菩萨,于其有恩诸有情所,深知恩惠,常思酬报。暂见申敬,赞言善来...指藏通别三教的菩萨,因他们的功行尚浅,实在还没有达到真实菩萨地位。...即僧众。相对于外俗,故称内众。大宋僧史略卷上(大五四·二三七下):“佛制毗尼,紏绳内众。” p1237...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
魔这个字中文本来没有,梵文是邛I(Mara),译成魔罗。最早的翻译,所用的磨字是磨墨、磨灭的磨,下头是个石字。在梁...
众生不知果由因招,念念起贪瞋痴,发而为事,则无非杀盗淫耳。然盗淫二业,上智以义自绳,下愚为势所制,尚不至太甚...若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即能入火不烧、入水不淹、恶鬼远离、刑器自毁、怨贼消退、除一切障、免一切难、满一切愿、成...
1、第一个,你要能够了解弥陀 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哪些?你念这句佛号背后有四十八愿,你四十八愿完全不懂,你很难产生...问: 弟子普兰,师父吉祥,我爷爷在困锦州时候牺牲了,当时战乱墓地不详了,后来父亲在家给爷爷建了空墓,这样的墓...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缘所转。若实达惟心惟识,岂有心识外之境缘哉。且纵不达惟心惟...
问: 请问法师,怎么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宏海法师答: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说怎么拿捏自己的根性,或者是自...甲、论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图。【书二】十 ●...
三事无尽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三事戒 | 下篇:三供养 |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观想阿弥陀佛华座之相也。观无量寿经曰: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
大庄严经论
体用
邪淫
成就五相令善友性作信依处
地观
定善
沙弥三品
金大王
知恩报恩
权乘菩萨
内众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认识佛教所说的魔

杀业积久,则爆发灾害
观世音菩萨圣号功德

【推荐】修净土宗的人至少要明白三个道理
建了空墓,这样对后代有影响吗

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