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杂名)良药之库藏也。千手经曰:当知其人是药王藏,常以陀罗尼疗众生病故。...日本佛教用语。即可引导至善处之绳索。如举行开帐、常念佛、万日供养等法会时,自佛像手上牵引五色丝,一端引至堂外...【共相作意】 p0627 俱舍论七卷十四页云:共相作意。谓十六行相应作意。 二解 大毗婆沙论十一卷八页云:共...(杂语)Nāṁ,梵语名词之尾发南声者,是第六转属声,多言声也。表三以上之数。演密钞二曰:南者多声,即是等义众...凡三卷。北周甄鸾撰。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命司隶大夫甄鸾评论佛、道二教。翌年二月甄鸾上奏本书,其序曰(大五...梵名 Apara-?aila,巴利名 Apara-seliya。音译阿罗说部。又作西山部。小乘二十部之一。佛陀入灭后第二百年之时,再...【增益边】 p1313 瑜伽六十四卷十四页云:若于依他起自性,或圆成实自性中,所有遍计所执自性妄执;当知名增益边。...是二十二根中最后的三根,即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未知当知根是由于其中意、乐、善、舍、及信、勤、念、定、...亦名:深防 子题:四重止得名防余篇始彰深义、道体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初解深防。(一、明通)言通制者,元圣制...【一切智】 p0002 瑜伽三十八卷一页云:于一切界、一切事、一切品、一切时,智无碍转;名一切智。界、有二种。...烦恼者,谓由数故、相故、缘起故、境界故、相应故、差别故、邪行故、界故、众故、断故,观诸烦恼。...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莲师说我们死亡之时,无论你的尸身是用檀香木的柴堆烧毁,或是在人烟渺茫之处被禽鸟和狗儿吞食,其实都是一样的。你...佛法认为,「贪、瞋、痴」是我们人类的三种根本烦恼,称为「三毒」。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免起瞋心,只不过有...我年青的时候接触过一些老和尚,一说到修行他们常常会流泪,感慨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些话都是老...《百喻经》里有一段譬喻:有位农夫听说芝麻的营养价值很高,买来滋补养身的人趋之若鹜。因此,他决定将土地重新整理...念佛能以转逆境、消灾难、生极乐,这是何等的大事,偏看的很轻。多用太忙了、没时间,几句话,把万劫难逢的大便宜拒...在你的生活当中要这样锻炼,你的烦恼就会逐渐减轻,待人处事不要严格要求别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的大悲心...谈到出世,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后一定得出家,因而裹足不前。出家是源自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国...欢喜特异功能,但是你内心里的不安还在,就算你成功了,有特异功能,你心里面的不安还在的,问题还没解决。 那什么...
遍知等门
【阿毗达磨辞典】
遍知等门者,谓若处显示依真实相宣说遍知相义,永断相义,作证相义,修习相义,即此真实相等品类差别相义,能依所依相属相义,遍知等障碍法相义,遍知等随顺法相义,于不遍知等及遍知等过失功德相义,此亦如爱味经广说。真实相者,谓取蕴所摄苦谛相。遍知相者,谓即于此有味等如实知。永断相作证相者,谓从一切世间得解脱,由永断诸障证得转依故。修习相者,谓离颠倒心多修习住,品类差别相者真实相有五种差别,谓色乃至识。遍知相有三种差别,谓味由味故,乃至出离由出离故。如实知永断相作证相,各有二种差别,谓烦恼解脱,苦解脱,从此诸天世间乃至并天人皆得解脱者,显烦恼解脱,为显此差别义故,次说出离言,何以故?由余经言,出离云何?谓若于是处贪欲永灭贪欲永断,超过贪欲故,如是由能生未来苦烦恼得离系故,苦亦解脱,为显此差别义故,次说离系缚极解脱,修习相有二种差别,谓见道修道。离颠倒心者显示见道,多修习住者显示修道,能依所依相属相者谓显示真实相等,为后后所依性。遍知等障碍法相者,谓如是三转不如实知,遍知等随顺法相者,谓观察如所安立色等法中味等相,于不遍知等过失相者,谓不解脱乃至不证觉无上正等菩提,与此相违名于遍知等功德相。
上篇:病行差别 | 下篇:波罗蜜多数相次第 |
(一)(668~760)唐代禅僧,荷泽宗之祖。襄阳(湖北襄阳)人,俗姓高。幼学五经、老庄、诸史,后投国昌寺颢元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