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sudhā。又作酥酡、修陀、须陀。意译作甘露。由树汁液而成之食,为天上之食物。瑜伽师地论卷四载,有食树从其树里生出青、黄、赤、白等四食味,称为苏陀。又玄应音义卷二十二谓旧经中作须陀饭,乃天上之甘露食。[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二] p678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苦者,逼恼身心之谓。二苦乃内苦及外苦。(一)内苦,即四百四病之身苦与忧愁、嫉妒等心苦。(二)外苦,恶贼虎狼之害与...因明用语。有,全有之意。因明论式中,全部宗同品或因同品均具有能立法所说之义者,称为同品有。例如声论师对佛教徒...(一)指清净之戒行。法华经序品(大九·四下):“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 (二)于密教,为金刚界法所采用十七种...众生虚妄生灭,是为生死。诸圣涅槃境界,不为生死之所流转。涅槃梵语,又作泥日、泥洹、泥畔、涅槃那。旧译诸师,译...即散乱之智慧。据观音玄义卷上载,定而无慧者,称为痴定,譬如盲人骑瞎马,必定堕坑落堑;慧而无定者,称为狂慧,譬...【生死大海三分建立】 p0480 瑜伽九十卷十四页云:生死大海,三分建立。未离欲者,由五可爱境差别故。已离欲者,由...(术语)诠无生之理之法藏也,如中论所说之八不是也。见说法明眼论。...(杂名)生而即盲之人也。涅槃经曰:生盲人不识乳色。观无量寿经曰: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五境】 又名五尘,即色、声、香、味、触五法,指为五根所取的五种客观对境,亦为五识所缘的五种境界。即:色境、...(物名)宝珠名。释氏要览中曰:隋虎丘惠聚法师,汝南周弘正常嘉叹也。...(物名)法螺之贝与钓钟。皆寺中之道具。不空罥索经十八曰:若加持螺,诣高望处,大声吹者,四生众生,闻螺声者,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一、出生望族,孝深识广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讳袾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
福报的大小是每个人修的。我们不要认为我力量不够、我的财富也没有,自己生活也很困难,我还哪有力量来供养众生、来...
当年,源律和尚向慧海和尚请教: 源问:怎么用功? 慧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源说:这谁不会。 慧答:他们吃...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
001、阿若憍陈如尊者 阿若,意为了解,或译初知、已知、了教、了本际、知本际、无智;憍陈如,为其姓,意为族者。《...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般若梵语。华言智慧。以此智慧。乃吾人本有之佛性。又云自心。又云...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就有十分利益。忏公师父更常提示我们:「竭诚...
真如法性,生佛体同。迷悟攸分,凡圣迥别。欲复本有之心性,须断幻妄之惑业。欲断惑业,非严持净戒,力修定慧不可。...
苏陀
【佛光大辞典】
上篇:苏门答腊 | 下篇:苏陀夷 |
(术语)宿世之生命也。佛谓世人于过去世皆有生命,或为天或为人,或为饿鬼畜生,展转轮回,谓之宿命。能知宿命者,...
二苦
同品有
净戒
转生死依涅槃
狂慧
生死大海三分建立
无生藏
生盲
五境
瑚琏
贝钟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画传

怎样供养功德才大,这些是供养时应注意的

如何安住我们的心
梦参老和尚:念万遍地藏菩萨圣号

五百罗汉介绍

憨山大师论般若

圣人的血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