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二乘所得二转依果,唯永远离烦恼障缚,无殊胜法,故但名解脱身。大觉世尊,成就无上寂默法故,名大牟尼。...亦名:师资相摄篇 子题:师资相摄之益、相摄三种、倒悬 行事钞·师资相摄篇:“师资相摄篇第九。(一、叙来意)(一...(植物)Kovidāra,又作俱毗陀罗,拘毗陀罗。黑檀之一种。...亦名:心念法有三、心念羯磨三品 子题:但心念、对首心念、众法心念 行事钞·通辨羯磨篇:“心念法者,事是微小;或...【无学虽退现法乐住不退解脱】 p1099 瑜伽九十卷十一页云:若诸无学,虽已证得心解脱意;而或失念,行纵逸时,便有...(杂语)清净之光明也。无量寿经下曰:日月清明。...禅门于“初更五点”(午后十时)稍后,由“辰司”报告时刻,继由“堂行”在堂前敲板三通,“钟司”随即鸣钟十八声,...shixiang 佛教术语。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又名诸法实相。实、谓真实不虚,相谓事物的本性或相状,是佛教所说的...保持戒律而不犯也,宝积经曰:谁是持律,谁持阿含。...【所归依】 p0737 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十页云:问:何者所归依?答:所归依者:谓灭谛、全,道谛、少分。谓除菩...(Rām Dās, 1534~1581)印度锡克教第四代祖师。生于拉合尔,原名杰塔(Jetha)。在阿穆利萨(Amritsar,今印度旁...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心理学家说: 我们一定要了解别人的立场,人与人之间会冲突、会不愉快、会争执,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如...问: 我打坐念佛好几年了,近三年打坐气一直在头上鼓,就是不往下走。而且气越聚越重,不知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的摄受力很大,受教化的人很多,内心十分惶恐,害怕婆罗门的教...在这世间,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自然观念上也会有所差异。人生无法事事都很完美,但是若能懂得善解、包容、感...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切字。《高峰禅要》里也常强调要生死心切,就是针对我们这种已经知道,可是却悠悠忽忽的心态。...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佛陀时代,距只洹精舍七里之远,有一老者嗜酒如命,佛陀的弟子阿难时常前往劝谏。我无法忍受这样的限制,所以才不去...大家要知道,门余八万四千,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皆蒙解脱。门余,八万四千法门代表通途的法门,通途法门称为门...
五境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五境】又名五尘,即色、声、香、味、触五法,指为五根所取的五种客观对境,亦为五识所缘的五种境界。即: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等五境。若加上意根对象的法境,则为六境。五境使人起烦恼,污染心性如同尘埃,故又称五尘。
上篇:五种唯识 | 下篇:五蕴 |
(术语)经论中品目之名称。经题之对。如云寿量品,易行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