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戒律而不犯也,宝积经曰:‘谁是持律,谁持阿含。’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术语)布施之资具物也。...为古代书籍形式之一,系将长条书页卷起,呈圆筒状。西方国家在极早时,已有纸草板或兽皮制成之卷子本。我国则因纸之...(人名)唐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出家后,诣曹溪谒六祖。祖深器之,为会下之首。师既得道,住青原山静居寺。僧问:如...【真见道】 指如实证得生、法二空所显的真理,与如实断除所知、烦恼二障的阶位。见道、一心见道。唯识宗所立菩萨乘...(术语)如来之宿于母胎也。无量寿经上曰:舍彼天宫,降神母胎。...【菩萨行】 p1127 瑜伽三十五卷十六页云:如是菩萨、卽发心已;云何修行诸菩萨行?略说菩萨、若所学处、若如是学、...为梵语 māsa 之音译,意译为月。印度历法,自阴历十六日至翌月十五日为一个月,从月之开始至终了之前半月,亦即月...【种姓差别五种道理】 p1262 显扬二十卷十页云:问:云何种姓差别五种道理?答:谓一切界差别可得故;无根有情、不...(杂语)依颜氏家训,漏刻之法,汉魏以来自昏至晓之一夜,分为五刻。或谓之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或曰一鼓二鼓三...名身者,谓于诸法自性增言,假立名身。自性增言者,谓说天人眼耳等事。...(人名)沓婆,或作达婆,或作陀婆。又曰陀骠陀骠。翻云主摩罗。此云力士,或云壮士。根本律曰:波波国中有一壮士大...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佛说弥勒下生经...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离婆多,此云星宿。父母祷星而生,遂以为名。《弥陀略解圆中钞》 离婆多,在佛弟子当中的德行特点是无倒乱第一禅定...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 例如,慧远大师把阿育王造的文殊金...《五福德经》云:说法之人因何大富,饶财多宝?因前世说法时,上语中语下语,其义悉备,归于无为。盗窃之人,闻经即...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即供养偈和供养咒),然后才可用斋。出家众饭食时,常念:三...每当在电影、电视剧目中出现和尚的形象时,总见那头顶上十二个很显眼的香疤。电影《少林寺》反映十八棍僧救唐王的故...过去,佛陀曾在毗舍离国弥猴池侧的重阁讲堂弘法。一天,有位比丘前来谒见佛陀,至诚顶礼后请示:世尊!帝释天王以何...
世间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想成功一件事,不知经过多少波折困难,才能慢慢成功。尤其当一个办事人,必须虚心下...
持律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教观 | 下篇:参禅 |
【应修法】 p1399 瑜伽六十六卷十三页云:复次云何应修法?谓一切善有为法。此中应知,略有四修。一、得修,二、习...
嚫资
卷子本
行思
真见道
降神
菩萨行
么洗
种姓差别五种道理
五更
名身
沓婆摩罗子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知身是幻--离婆多尊者的证道因缘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财富宝要》--改变财运圆满财富的原理与方法
听自己的念佛声,还要同时返闻自性吗

二时临斋仪中的「三德六味」是何含义
烫香疤
帝释天王名字的因缘
